用心灵感悟生命的律动

时间:2022-10-02 12:09:03

课堂教学细节是解读文本、课堂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智慧。是师生对某个“文心”的深度开发、鉴赏品味、掂量比较,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鲜明的课堂节奏,时而委婉连绵,时而跌宕高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真情流露自己涌动的情感,精确表达自己鲜明的思想,而在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背后,潜藏的正是一颗颗睿智的心。

一、沿着文字的血脉,走进文本的内心。

阅读文本,就是阅读生活。课堂的阅读活动视为一种生活,或者说它首先是一种生活,其次才是教学。引导学生融入生活的阅读和融合阅读的生活,应当是阅读教学的追求。教学时,应努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暗藏的“契合点”挖掘出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使学生的学习进入更为广阔的天地,激活他们的语言,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感悟。如我在《巨人的花园》教学中有这样两个片段:

师: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边读边画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语句,文中主要有三句)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生:巨人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时他可能瞪着眼睛,脸上通红通红的,双手叉着腰,心里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随便进来,真讨厌!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心里可能想,这是我的地方,我已经说了不让你们进来,你还敢进来!巨人说不定已经迈开大步准备去教训这个小男孩。

师:同学们想得不错,试着读一读这三句话。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了这三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这个巨人太霸道了!

生:这个巨人好自私、好无情!

生: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都对这个小男孩很感兴趣,我们来仔细读一读重点写小男孩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

生:巨人,你太自私了!

生:他不会这样说,他开始就这样说的话会挨揍的。

(学生对小男孩会怎样说展开讨论)

生:伯伯,您的脸色很不好。您一定感到孤独、荒凉。是啊!长期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环境中,谁都会是这种感觉。您的花园里长期是这种情景,可花园外的村子里可不是这样的,您想过原因吗?

师:嗯,真是会读书的孩子。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部分,讨论讨论。

通过切身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本层层深入地感悟,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设身处地地体验,生活情景的拓展,重点词语的内化,朗读的指导都是为学生深入小男孩内心,力图使学生真正走上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沿着文字的血脉,抓住学生的童心

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是有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的,抓细节是一种创造,由字词句到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就是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产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细节,抓住学生的童心,巧妙地生成精彩。如《乌塔》课堂教学中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一聊旅游的话题,你们喜欢旅游吗?

为什么?

生:旅游使我们既欣赏美景,又增长了见识,每年暑假爸爸妈妈都要带我去旅游。

生:我不是太喜欢!

师:为什么?

生:有一次,是前年暑假吧,爸爸带我登泰山,我一不小心滚下台阶,差点摔死了。现在想想还害怕……

生:老师,你对旅游有什么看法?

(我刚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一个调皮的男生插嘴问道。本来我是准备在教学的最后要讲个人的看法的,不料这个小家伙现在就把皮球踢给了我!同学们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我,我只能接招了。)

师:是的,每个人对事情都会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家一起交流,会使我们把事情看得更全面,认识得更清楚。说到旅游,我认为,它既可以让我们饱览无限风光,又能让我们增长见识,是一举两得的事。

反思

我很得意自己没有被这个小小的意料之外搞乱阵脚,相反,我觉得老师及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很好的心理支持,会与学生产生更好的心理沟通,会使课堂更和谐起来,就本节课来说,它会对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起着巨大的支持和鼓励,随后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

片段二

师: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人漫游欧州,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此问一出,全班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生:我特佩服乌塔的胆量!

生:乌塔一个人漫游欧州,我好羡慕呀!

生:老师,我觉得不太好,这样太冒险!一个小姑娘,在异国他乡,万一出了危险怎么办?

师:你有不同的看法,这很好,请你大胆地讲!我知道,对于乌塔独自一个漫游欧州,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到课文中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内容,十分钟后,我们来开一次辩论会!

我的提法马上得到全体同学的认同,由于以前我们多次举行过辩论赛,同学们很熟悉这种形式,所以很快地分成了正方、反方两大阵营,然后情绪高昂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教学中,这种新颖的形式,活跃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合作的实效性、探究的深入和参与的广泛性得到充分落实,不仅训练了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是对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思辩能力等良好品质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激活了阅读思维,在学生喜欢的辩论活动中碰撞心灵,积淀情感,提升了阅读思想的张力。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律动,知识的充盈,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要引领学生攀语言之藤,摘言语之瓜,顺认知之水,推想象之舟,品文本之理,成意义之章,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去,留下生命发展的一个个轨迹。

上一篇:让课堂绽放创新之花 下一篇: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