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本质研究

时间:2022-10-01 11:38:04

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本质研究

摘要:语文课程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同时,它也是世界上独特的语言文学,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别有文化,对它的学习,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在教学上,尤其是锻炼课堂阅读教学,要不断结合现代学子特质,找出一套适合课堂的有效学习方案。中学时期是很关键的阶段,在课堂中有限时间段,进行合理有序的阅读锻炼,能塑造一个人的文化人格,提升学习的能力,稳固基础知识,增强理解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阅读 教学本质 现代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75-0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教学因课时最多,任务最重,而处于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便成了很多改革先锋者的主战场。反观现实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我们不禁发现其在语言、审美、生命等现实价值基础之上,发生了偏离,有偏离便有回归。回归之途也并非十全十美,不得不让人深思。因此对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本质的研究便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对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等相关问题的更深层思考与认识,从而指引着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向着更光明的方向不断前进。

1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教学僵硬,偏离了本质,问题多多:

1.1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主,教学呆板化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以教为中心,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话,单向灌输,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激发学习的创造力。尤其在春秋交困时期,学生更容易在教师的课堂呆板下犯困,集中不了精力,教不入学。

1.2课堂趣味低下,教学方式单调

一堂课45分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需要灵活多样性,才能很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找到阅读的有趣性,乐于跟进老师教学。然而,很多老师任务式的讲授,按照课本内容,教条化。学生不愿意全心投入,自主性差,而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因此,要使课堂阅读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1.3互动性不高,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堂上堂下,相互结合才构成完整的课堂,现在的学生,也就是90后,普遍个性突出,活泼各有想法,如果在讲台上的老师自己独自讲授书本内容,不仅会拉大师生距离,还降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1.4过于依赖多媒体

课件的华丽多彩,很常见,很多老师过于依赖课件的多彩性吸引作用,使得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反而被忽略,再者在课堂上,对于阅读都是用屏幕去展示而过,缺乏真正的体会。

2 如何结合新一代教学特点回归语文课堂教学本质

偏离具体体现在“远离生活体验,缺欠语言价值”,“遗忘平等对话,缺少‘审美语文’”,忽略生命价值,缺乏‘生命语文’三方面。偏离呼唤着回归,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从“关心生活体验,建设语言意义之桥”,“关注平等对话,搭建审美意义之梁”,“关爱生命价值,建构生命意义之虹”三个方面来回归教学本质的现实价值。

2.1关心生活体验,构建语言意义之桥

与单一枯燥的教室课堂,生活体验的课堂,是与生活的结合,通过生活的视野表达语言的力量,感受身边,观察真实的环境,通过每一双不同的眼睛,用同样的传统文化―文字,细腻而又大胆的描述出来。初中的学生们是一张白皮书,没有污染和纷繁复杂的世界,纯色自然。有时候他们通过自身的感受能展现更具有创造力的东西,找到独具风格的文字类型。

2.2关注平等对话,搭建审美意义之桥梁

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仅隔着一张讲台。但是这也能形成距离,以自我的记忆感受中,小的时候,老师是站在讲台上无法靠近的接近完美的人,那一张讲台,就是一道墙,隔开两个不同的世界。所以,要改善教学的模糊方向,了解台下学子的需求,就需要我们要缩小彼此之间的隐形距离,直接对话,多沟通。感受他们的阅读缺陷,不足之处。另一个方面有些老师会用有色眼镜看人,对形象不好的人给予基本没有的关注。

2.3鼓励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想学生达到此目标必须想法设法组织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书来读,从书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把读书的感受与老师、家长、朋友共同分享。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通过接触语言材料,积累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3 结语

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付出艰辛的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有效的策略,为课堂教学引得源头活水。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钱卫军.谈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理论研,2008(2).

[4]顾德希.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J].中学语文教学,1997(7).

上一篇:创设多种环境 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下一篇:江苏省高考阅读理解题特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