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历史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22-10-01 10:09:14

激发历史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1 做好课堂导入

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教学的开课艺术十分重要,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如在认真分析“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一课时,笔者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先议论后回答,但都不够准确。笔者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板书第1课课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有的光耀千秋,有的遗臭万年。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预期的效果。

2 生动的讲解(情景再现)

一堂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去精心设计和酝酿。一节历史教学课既要让学生听得懂,又要让学生感到内容生动这很不容易。不生动,学生就不愿意听,听了也没有效果。为使教学内容更生动,笔者也做了很多尝试,并且也有一定的收获。如讲“三国鼎立”这一章内容时,先让学生分角色、分组、分段朗读《草船借箭》这一篇课文,然后再让学生对里面的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了解,并进行初步的评价,最后再讲授历史教材的内容。

3 酝酿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

要激活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调节好课堂气氛这根弦,弦太松了学生没有兴趣,弦太紧了学生学得很累,一定要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思维状态,这对教师的备课技能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如讲“清朝文化”这一节内容时讲到严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笔者就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结合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对现代建设者文化素质的要求做一个认识和分析,即要如何做才能适应社会,才有能力在社会中生存,要如何生存?学生能简单地总结出要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的生存必须现在努力学习,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将来才能够适应社会。

4 让学生主动学习

要激活课堂教学,首先要提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其次是要求教师生动地讲解,然后还要求教师在讲解内容时要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最后就是要达到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只有这样,教学目的才算真正达到。教学的核心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认真地去学习,开启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配合教师去学习。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进行思考,启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5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加大学生的信息量等方面都是多媒体教学和方法的可取之处。同时,这也是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比如,在讲解中国历史“渡江战役”这一内容时,笔者把中国人民渡江战役的视频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上观看,学生亲身体验那宏大的战争场景,体会战争的艰辛,体会战争的艰苦和艰难,从而了解先辈们为今天的美好生活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代价。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接受一次思想教育,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对学习历史知识充满激情和兴趣。

6 尊重学生,虚心倾听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在提问学生后一定要耐心、虚心地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回答,要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给每一位学生公平的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教师要认真倾听,并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和赞赏,如一些新鲜的思想,对待事物时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等。同时,在活动中能发现学生的潜能、亮点,并可以引导和开发,让他们的思维更上一层楼。

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会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认真地思考,发挥想象力,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增强记忆力。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激活课堂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德、智能培养的真正目的。

总之,要激活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它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要不断去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和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的挑战。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实验学校)

上一篇: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实践性探索 下一篇:农村高中学生现状及化学教学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