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数学课打一个精彩的“结”

时间:2022-10-01 10:06:39

给数学课打一个精彩的“结”

摘要:课尾是一堂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课堂结尾,它应该给人余音绕梁的回味,给人发自心底的赞叹,给人以追根问底的探究,同时,成功的课堂结尾它还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基于此,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听课所得,本文对新课改以来一些精彩的课尾设计的案例作介绍,以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以借鉴、帮助和启迪。

关键词:数学课 课尾设计

1、小结――紧扣主题,新颖独到。

案例一:“轴对称图形”的课尾

师:这只蝴蝶(课始由蝴蝶引入)看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它给我们送来了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生:(齐)想!

师:(出示一个黑体的“美”字)蝴蝶送给大家的是什么礼物?

生:“美”。

师:对!可是蝴蝶为什么要把这件礼物送给大家昵?

生:因为这个“美”字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你说得真好!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师:好的。还有其它原因吗?

生:蝴蝶是在夸我们刚才创作的轴对称图形很美。

师:对!轴对称图形看起来很舒服、很匀称。

生:蝴蝶是在表扬我们的心灵很美。

生:蝴蝶是在提醒我们要仔细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师:大家说得多好呀!那我们就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去创造美1

2、应用――巧选题材,知情共融。

案例二:“角的度量”的课尾

阿凡提智斗恶财主(多媒体课件分步出示情境图)

画面音:阿凡提辛辛苦苦在财主家干了一年,大年三十这一天,他冒着风雪到财主家领工钱,贪心的财主想刁难阿凡提,就说:“阿凡提,听说你很聪明,这是我祖传的一块玉佩,可惜缺了一个角,你得给我量出这个缺角的度数,量对了,我给你工钱,要是量不出来,哼哼,我就扣你一半的工钱!”

师:财主真够刁的,竟然叫阿凡提去量断角的度数,能量出断角的度数吗?

(思考片刻,学生中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生:不能。因为这个角断了,连顶点都没了,当然量不出来了。

生:能(一时却又想不出方法)。

生:能。我们只要量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然后用180。去减,就能知道这个断角的度数了。

师:真够聪明的!

生:不对,这样不算。因为财主是要阿凡提量出而不是想办法算出这个角的度数,他刁就刁在这个地方!

师:也有道理啊!

生:那可怎么办呢?

师:碰到难题了!难在哪儿昵?

生:(众生)没角怎么量啊!

师:对呀,要量角先得有角啊,再想想,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帮阿凡提想出办法来。(办法总是有的!老师的“一番话”给大家以方向和力量,有些同学也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显得十分激动。)

生:有了(语气十分坚定)!我们只要把这块玉佩断了角的两条边延长并相交,这样就能找出这个角,并量出角的度数。

师:终于和聪明的阿凡提想到一块去了(多媒体展示过程)。但是,狡猾的财主并没有善罢甘休,他又想出了一个新花招。

画而音(财主):第一次不算,你得用我的量角器,量出这个角的度数,这次量对了,我就给你工钱。

师:财主想让阿凡提量哪个角呢?(教师提示学生看不知何时画在黑板上的一个小角)用这把量角器(教师手里的木制教具最角器)。

(“这怎么量?”“真是太狡猾了!”此时教室里已是一片忿忿不平声。一生上去“一试身手”,但折腾了半天,终因角被量角器的边盖住而变得“无计可施”。)

师:(火上浇油)想办法啊!要不然拿不到工钱啦!

(急中生“智”!终于有些同学想出办法来了。)

生:有了,只要把这个小角的两条边适当延长,就能用这把量角器量出这个角的度数。

师:你们和阿凡提一样聪明!正是用这种办法,阿凡提再一次战胜了狡猾的财主,最终取回了自己的工钱1

3、练习――一点用心,别样精彩。

案例三:《三位数的连加》课尾

师:我的手机号码换了,想知道新号码吗?

生:想。

(师出示4个算式:①34+33+66,②436+308+215,③127+397+407,④36+99)

师:我的新号码就藏在这些算式中。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计算,把各题的得数按顺序连起来,就是我的手机号码。你能破译吗?

生:(信心十足)能。

(生埋头计算,师请四个学生在黑板板演。做完的同学兴奋地交流:我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了。)

师:计算的时候可得仔细,算完的同学赶紧检查。要是算错了,那你电话就打到别人那里了,找的可不是老师我哦!

(生哈哈大笑,赶紧埋头检查。)

师:现在,你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了吗?(生响亮地念出号码。)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算得快?有的小朋友算得慢?

生:要会观察,再选好的方法。

“看似寻常再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精彩的数学课尾,它令学生怦然心动,又让学生悠然心会。它带给学生的是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然精彩的数学课尾又无一不是教师创造性劳动后的成果,汪国真先生有诗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愿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创造更多的“精彩”。

上一篇:思想品德教育应从家庭教育做起 下一篇:怎样激发初中生政治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