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话语音教学的特点

时间:2022-10-01 09:53:11

浅谈普通话语音教学的特点

【摘 要】普通话语音教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授课的过程并不完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因为人人都需要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因此说好普通话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密不可分。要树立“标准的语音好听的声音是播音员、主持人第一张名片”的意识,要求学生每时每刻都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语言氛围,达到在日常生活中巩固语音教学成果,改善语音面貌的目的。

【关键词】语音 教学 特点

《普通话语音》是主持与播音专业的一门重点专业基础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讲解与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普通话语音的理论知识与运用能力,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根据主持与播音的专业特点以及对该课程教学过程的不断探索,目前《普通话语音》课程教学的实施由以下几个特点组成。

一、大小课并行 实施教学

《普通话语音》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学生个体)的训练,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进行语言沟通、表述,以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在教学形式上,课程的授课方式完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大课带小课”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大小课程的比例为1:3,即每周有2课时的理论知识集中授课,6课时的分组个别辅导。由大课教师承担组织教学、集中理论教学的任务,小课教师与大课教师紧密配合,承担分组实践指导、完成大课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通过大小课的配合,使学生从集中大课教学中系统的掌握普通话语音的相关理论知识,而在小课教师的辅导中,小课教师主要负责在小课训练中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困难,针对个体差异进行辅导。因此要求教师:熟知普通话语音教学中的各章节内容和要点、难点;具备准确的示范能力和耐心细致的教学态度。教师应全面了解小课组学生的基本语音面貌、对普通话掌握的程度以及突出的语音缺陷,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通过强化训练加以解决。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的语音问题实施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使学生具备熟练的标准的运用普通话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二、口耳之学 双管齐下

我们常说播音专业是“口耳之学”,是因为人对语音的分辨能力先于发音能力,发音的准确与否依赖于听音辨音的准确。良好的语音听辨能力是指导正确发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音、辨音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发音的准确,所以在普通话语音的教学中,大小课教师自身的语音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语音系统中的各个教学难点,而且必须具备标准普通话的示范能力。当学生发音训练中出现问题时,通过教师的反复示范,训练学生的听辨音能力,随后模仿教师的正确发音位置,在达到正确发音结果后加大训练力度,使学生改正发音习惯达到教学预期效果。比如在安徽方言的影响下,许多学生的二合前响复韵母ou存在发音缺陷错误,主要是元音u推动不到位,在o发音时没有继续推动到u的舌位,导致发音错误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发音的示范,并且对学生的错误发音也要进行细致的模仿,告诉学生出现发音问题的位置所在,让学生首先听出两种发音结果的不同,随后进行由音素过渡到音节的正音练习,取得有效的教学结果。

三、赛考结合 推进教学

普通话语音的教学过程是十分艰苦与枯燥的。说其艰苦是因为改变不良的发音习惯需要通过大量的单、双音节训练、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够有所改善;说其枯燥则是由于训练元素的单一和乏味。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语音教学的趣味性,每年由系部、团委、教研室共同组织一次普通话大赛,由全系学生报名参与比赛,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有十余名选手进入决赛,通过比赛决出名次。在比赛的环节设置上有朗读、语音听辨、情境表达等,不仅检验出参赛选手的水平高低,而且对观摩比赛的学生也是一种教育,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对于普通话语音的学习来说,最终的考核是获得通过国家审音委员会确认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文(国语[1994]43号)《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中明文规定:

1、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因此,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岗位的人员进行普通话测试,并逐步实行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

2、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水平(此要求列入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颁岗位规范,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电影、电视剧演员和配音演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院校毕业生应达到一级水平。

3、测试对象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时,颁发普通话等级证书。对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等岗位人员,从1995年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

普通话水平测试推出后,受到国家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有关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并从1995年起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广播电影电视部规定,中央和省级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地(市)级和县级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乙等,并一直坚持执行。这项制度建立后,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规范意识大为增强,普通话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广播电视系统开展,使当今时代对社会语言生活影响巨大的新闻媒体,在亿万听众、观众面前更好地发挥了推广普通话的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从2007年开始,科大讯飞公司研制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以下简称“机辅测试”)取得突破性成果。这一科研项目同时得到教育部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列入科研规划的重点项目。在进行实验的基础上,经教育部主管部门批准,先后在安徽、上海等15个省(市、区)开展试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方言影响,学生的一甲通过率一直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问题。根据历届模拟测试的数万份样本中,对安徽方言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的规律性问题做了分析,结果如右表:

这对普通话语音的教学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目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学生测试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由测试员测试改为计算机测试,评分形式有所变化,新老测试大纲交替使用,测试人员不适应;学生所处环境语言氛围差,不利于巩固语音学习成果;学生普遍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测试前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导致测试结果不理想等等。这些都是普通话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四、从我做起 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语音教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授课的过程并不完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因为人人都需要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因此说好普通话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密不可分。目前我院就读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在校生有四百余人,占学院在校学生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学生们大多数都是来自安徽地区,平时生活中以安徽方言交流沟通是极为普遍的习惯。在系部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反映出,许多学生虽然在播音专业学习,但还是普遍存在不好意思说普通话的心理障碍,这大大影响了学生说普通话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心理,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标准的语音好听的声音是播音员、主持人第一张名片”的意识,要求学生每时每刻都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语言氛围,达到在日常生活中巩固语音教学成果,改善语音面貌的目的。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周蕾

上一篇:浅谈工会组织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下一篇:浅谈电视台微波中继车设计及系统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