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1 09:29:19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摘要] 多媒体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正好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中学生的吸引力极大,它能激发他们在学习音乐各种心理因素,引起他们的好奇与联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的合理利用,可以使音乐欣赏教学达到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产生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本文就目前音乐欣赏课的现状、传统音乐教育与多媒体音乐教学的比较、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促进初中音乐教师更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音乐实践活动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等三个基本环节,作为完整的音乐教育,这三方面内容必不可少[1]。目前我国普通学校音乐学习中长期存在以唱歌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式,一节音乐课四十五分钟,仅仅是按照课本上学会唱一首歌,这种跟着录音或伴奏来回唱几遍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教育发展来看,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真正从纸上谈兵走向实践操作,引领音乐教师在课程整合的实践中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的教育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引入,目前已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音乐,开拓思维,展开想象[2]。

二、传统音乐教学与多媒体音乐教学的比较

音乐艺术是一种抽象的艺术[3]。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人们在理解抽象的东西的时候往往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来完成。但是我们不少的音乐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以至出现在音乐欣赏课上强迫学生听音乐的现象。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 音乐教材的老化容易让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失去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萎缩,缺乏活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课本始终不能像电脑一样,记载太多新颖的信息,其实教材上的歌曲,学生都比较熟悉,但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课相整合,则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一种抽象思维的活动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认识过程的转化的任务。多媒体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正好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中学生的吸引力极大,它能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引起他们的好奇与联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的合理利用,可以使音乐欣赏教学达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产生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改变对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多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优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生动,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适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发现获取新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4]。

三、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 ) 曾如此说过。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音乐的精神力量,创造思维的催化剂,也是学生终生喜爱音乐的星星之火[5]。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7]。中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旨在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讲到街舞文化时,教师可以穿宽松的牛仔裤、T恤和运动鞋,直接将学生引入街舞的服装文化,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街舞音乐的欣赏及舞蹈的学习,这样和教学内容也相映衬,更容易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 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审美体验就是形象的直觉。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8]。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材料,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把学生带到歌曲所描写的特定时期和环境中感受作者创作的情感。在感知的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点燃学生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情感强度,自觉融入到歌曲当中[9]。如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所表达出的母子情感人至深,其音乐也广泛流传,通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长时间内感染一代人。在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真挚的情感,从亲情、友情、爱情等音乐的欣赏,共同体验、共同讨论、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尊重学生多审美体验,激发音乐情感。

四、小结

音乐欣赏课其实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不光要让学生开口演唱听到的优美旋律,更应该吸引他们的眼球,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音画、动静、视听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为动力,以促进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把音乐欣赏课改革进行到底。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的丰富的呈现方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想象美与创造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

参考文献:

[1] 王斌:《中国音乐教育》[J] ,139期

[2] 朱春香: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教师报 ,2003

[3] 詹天来:《中学音乐课型设计与导言艺术》[M],中国音乐教育2001[4]

[4]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J], 教育科学出版社

[5] 黄小芬:多媒体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4(14)

[6] 周世斌:音乐欣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 张龙:《谈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独创性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9]

[8] 《初中音乐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J],2002[5]

[9] 刘艳,许雄: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C] ,中国电化教育, 2002[02]

[10] 罗贤民: 浅谈电脑课件在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中的作用[J], 当代教育论坛,2004[06]

上一篇:想象作文 小学生思维创造的火花 下一篇:论当地民间美术与民间美术教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