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建设的构想

时间:2022-10-01 09:23:03

浅谈对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建设的构想

一、高职高专类服装专业开设最终是为市场服务的,也是市场需要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纺织服装业发展迅猛,服装高等教育应运而生。服装专业在各种层次的学校中都有开设从重点轻纺类大学到普通纺织本专科院校,再到高职高专类学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普通本专科院校毕业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占到绝大多数。他们理论能力强,实践能力弱,多数不愿埋头基层从一线做起,不太适应企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作为早已经市场化的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所以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适时而变。服装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行业,只有产销两旺才会获得利润,才是服装行业最终的目的。这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专业人才所应思考的,也是适时发展的契机。

二、现代服装设计专业要与市场相结合

1.服装设计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企业家必须对市场的变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他们必须依靠掌握现代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其分析和解决他们在市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服装设计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要随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适应服装企业的市场化经营。

2.以岗位能力为培养核心,优化构建课程体系

服装设计专业主要以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作为核心依据, 围绕岗位能力进行课程的设置。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服装行业的服装设计师、纸样师,跟单员等。因此,通过对服装企业服装设计师、纸样师、跟单员所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将其能力进行分解,以对应的课程来体现各能力模块,从而构成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当然,仅仅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还是不够的,经过对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调研,有差不多90%以上的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都提出了要“工作经验”的要求,连招聘推销员、业务员都要求有工作经验。这无疑对于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模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有时很难解决这样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可以制订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实施计划。

三、课程设置以实用为导向

传统的服装课程偏重于理论,实用性服装设计工艺课程偏弱,学科交叉性较少。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是应该的,但可以分出轻重,对以后工作中有用的课程则多用些课时,而没有直接关系的就少些课时。色彩、写生、创作的锻炼在以后的设计中都很有用,可以培养其色彩的价值感、素材的收集习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结构设计与应用》对以后设计服装的结构、形的搭配有很大的指导性;素描对造型能力的培养是很有益的;速写课程可以培养其灵敏的造型捕捉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1.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纺织服装类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可脱产、半脱产到纺织或服装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在合作企业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教师按企业员工制度管理,学校承担教师的工资,并给予适当的补贴。教师在岗富余时间还可回学校参加教学及教研活动。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的教师一般要求完成以下几项任务: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新技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科研开发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合作完成一项技术开发、服务、调研项目;结合专业建设,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调研报告;结合课程建设,完成与课程相关的案例收集、实际工作项目设计等。

2.聘请合作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

从合作企业单位和社会上吸引一些具有两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这对于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定期邀请合作企业有较高声誉的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到学校来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聘请部分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全面参与实训室、课程、教材等建设,指导实践技能课程;聘请合作企业的能工巧匠、技师骨干,参与实习管理小组,指导和管理学生在企业的跟班、顶岗实习;实现专兼职教师的“融合化”管理,努力聘请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教学课时要达到50%以上,逐步建立一支“名师领衔、专兼结合”的高质量的、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从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教育部要求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的比例一般应不少于10%。

五、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它由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组成。在校内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中坚持质量和效益的原则,按照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需要进行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之成为稳定的融“专业技术实训、暑期社会实践、就业、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一体的“四合一”院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效地弥补了校内实训基地受实验实习设备投资大、更新快、训练项目单一等缺陷。

六、建立了专业实习就业指导队伍

为了加强校外实践教学,本专业应配备专业实习就业干事, 负责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统筹与落实工作,专职参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同时还配备兼职的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由辅导员组成的职业规划导师。逐步建立健全了校外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为全面持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高职高专学校教育要在务实的基础上,使教育本身具有基础性,前瞻性。使教育形式具有灵活性,可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及时进行教学改革。要使教育与市场及企业所需实现合理的科学的对接。要让课程设置注重专业技能与素质,注重实践,使学有所用,学有所专。要让我们的师资队伍充分的了解当下社会形式,认清行业现状,认清学校,企业,市场等关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级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在生字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浅议体育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