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趣识字

时间:2022-10-01 08:38:47

浅谈兴趣识字

识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处于学习识字的“扶床学步”阶段,任务相当繁重,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一阶段提出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的识字与写字目标。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识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生活中乐意识字

生活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要拓展学生的识字空间,培养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如,北师大教材中很多课文本身就创设了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在家里》《操场上》《自选商场》等,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反映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时代生活等,拉近了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我们教学中不能只是局限在课文中的几个字,而是要鼓励学生用剪贴报的形式交流在课文中没有的字。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识字氛围。开学时,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个漂亮的卡片上放在桌子上,大家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会记住不少字。前面的黑板上,教师每天根据所学的生字编写一两句儿歌,请学生自由练读。后面的黑板上专门开辟一个专栏“我会认”,学生把自己在课外会认的字写在或者贴在上面,互相交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劲头很足。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处识字的良好习惯。结合《语文园地》开展在生活中识字的比赛,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单位名称牌、电视等都成了学生识字的教材,学生乐此不疲。

二、归类时学会识字

识字方法多种多样,精彩无比。如,注音法、演示法、联想法、换偏旁法、加减法“数笔画”,但是以下几种方法最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字义法

汉字大多数是根据现实意思创造的。如,“渴”和“喝”这两个字右边相同,左边偏旁不同,前者是“三点水儿”,后者是“口字旁儿”“渴”与“水”有关,渴了需要“水”,所以要有“三点水”,而“喝水”时需要“嘴”,也就是“口”,所以“喝”带有“口字旁”。这样学生很容易辨清这两个字。

2.歌诀法

歌诀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如果用来帮学生识字,那就妙不可言了,如,教学“互”字时,我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丁丁冬冬学识字(二)》中的“甬、涌、踊、俑、蛹、恿”时。我引导学生编儿歌:甬字“甬”字加“足”读作“踊”,踊跃发言勇气大。“甬”字加“氵”读作“涌”,江河不停在奔涌。“甬”字加“亻”读作“俑”,西安有著名的兵马俑。“甬”字加“虫”读作“蛹”,蚕蛹吐丝可织布。“甬”字加“心”,读作“恿”,坏人怂恿不可为。

3.猜谜法

识字机械化、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耐性力时间短,容易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利用生字组成特点,编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学生认生字。如,巧夺天工――打一字(人);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下方,大口张开嘴,小口往里藏。――打一字(高)。以字谜、顺口溜等形式出题检测学生识字,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也有趣味性,能唤起学生兴趣。除此之外,还有做游戏等等的识字方法。总之,识字课本要编的有价值。

三、阅读中轻松识字

“趣”字让识字教学更生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竞赛、挑战、游戏、猜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识字能力。如,学习《珍贵的纪念》时,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小熊搬来一块大石头。”这个“搬”字好多学生不认识,我先让“小小勇士”来读,这可难坏了他。可是几个认识这个字的学生想提醒他,我连忙做了个停止手势,他们马上领会了我的意思,都闭上了嘴巴耐心等待“小小勇士”。“‘小勇士’别怕,你能行,请大胆猜一下,它应该读什么?”“小勇士”吞吞吐吐地说:“可能是‘拿’。”我摇摇头,他又猜,那是“抱”字吧!我又摇摇头,忽然有个学生说:“大石头,小熊能‘抱’动吗?”我顺水推舟,连忙追问:“那你说说这个字该读什么字呢?”他说:“我也不敢确定对不对。”“大胆说,没关系。”他说:“左边是提手旁,右边的那个字我认识是‘一般’的‘般’字,我想这个字应该读‘ban’吧!”“为什么?”“因为小熊不能把那块大石头很容易的‘拿’来,所以应该读‘ban’。”我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首先给予掌声,并说:“恭喜你,你说得真棒。”这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学生个个喜笑颜开。另外,一年级的学生自读也是一种识字方法。由于年龄所限注意力往往不集中,需要在阅读时自读,一方面让学生在自读中识字,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加强自读中认字。

总之,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发现,大胆创新,就能让学生觉得识字不枯燥、乏味。

(作者单位 甘肃省凉州区西关小学)

上一篇:柏拉图和谐社会理论探析 下一篇:情境导入,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