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01 07:58:03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为加快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采用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推行了全方位的立体化改革,激活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初步实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尹文嘉(1977-),男,湖南衡阳人,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惠琴(1976-),女,河南许昌人,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师教育课题“三方协同渐进式中职师资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2JS055)、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地方师范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2JGB16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44-02

教学模式是活生生的教学论,它以生动鲜活的表现形式居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1]因此,一直以来,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教学模式是正确反映教学客观规律、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范型,[2]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经济管理学科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加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立体化教学模式,寻求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实践环节以及考核方法的立体化,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增添教学活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学生自主式、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新理念。立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一、教学资源的立体化

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以纸质教材为中心,资源来源渠道比较单一。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上,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撑下,以新媒体、多形态、复合化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是大数据时代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重要路径。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立体化教学包建设

立体化教学包是以课程为基本单元,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音像教学资源通过一定方法进行高度整合而形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包建立在一定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同时又进行了高度的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可以是纸质的教材、相关的教辅纸质出版物,也可以是一些音像多媒体电子出版物。通过教学包建设整合成一个集成的立体化形态的整体。教学包可以支持多种教学环境的教育教学,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在教学中可以发挥纸质教材和其他出版物等传统资源不能发挥的作用。自2011年项目立项以来,广西师范学院教师在物流管理(专升本)职业师资班率先开展了教学包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专业教学网站建设

专业教学网站是以学科课程资料的知识点为基础,按照一定的存储策略进行组织,以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学生和其他使用者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素材和讨论平台,由于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可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质量可靠的教学素材以及优秀的教学示范课程等共享资源,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帮助下,能极大改善教学效果。2011年以来,以物流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和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改革为依托,开展专业教学网站建设,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学生和其他使用者提供了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以及课程讨论的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教师学术空间站建设

教师学术空间站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发展背景下课程教学网络资源立体化建设的新趋势。在现代社会,教师学术空间站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发展为目的,以信息化为基本手段的创新教师教育信息化平台。教师学术空间站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科科研、社会服务等模块进行整合并在网络上为学生和其他使用者呈现。同时也提供了教师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平台。这样既便于广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开展自主性的学习,又便于其对相关学科研究和边缘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与思考,能大大提高广大学生治学和获取信息的效率。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做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它的建设扩展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立体空间。除了教室、图书馆等实体教学环境,网络学习环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还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和学习环境。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支持充分体现了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交流沟通不受时空限制以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讲授内容的课件、录像、学习要点、重点难点、课程作业、补充辅导材料、提高深化型的教学内容等放在专业教学网站和教师学术空间站等网络平台上以供学生参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加突出重点,将重心放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实践能力锻炼上,课堂利用效率更高。立体化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习力强的学生掌握更多、更丰富的提高深化型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习力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教学内容和课程知识,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在信息社会,培养应用经济管理型人才要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针对知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立足于基本内容、前后课程的联系、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还要特别注意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开拓视野、及时了解新知识及发展动态。通过教学内容的立体化,使学生既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有所得的,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1.重视教材选择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和指南,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学质量的好坏从某种情况来说与教材的选用存在一定的关系。目前各类学科课程教材从数量到种类可谓汗牛充栋,难免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慎重选择教材。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为了保证教师能选用较好的教材,在尊重教师教学自由的前提下对教师教材选用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通过吸引重点和知名出版社来学院为教师提供教材展、为教师提供教材教学参考书、通过一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选择知名和重点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鼓励广大教师在时机成熟时出版教材等。

2.重视教材钻研

在重视教材选用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用好用活教材,鼓励教师钻研教材,通过教研室活动,制定一系列的激励约束措施,让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和掌握教材体系和重点。要求既要能对教材有较深的理解,灵活熟练地驾驭教材,又不能受教材的桎梏,能够根据学生对象、认知水平等不同情境对教材作灵活变通处理,鼓励教师将生活世界中各种鲜活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层次化、立体化。

3.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最重要的两大功能。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科研是教学不断提高的体现和保障。利用科学研究形成的创新知识和创新成果可以再反哺与提升教学水平。要实现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服务,必须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通过鼓励教师承接研究各类纵横向项目,教师既可以将在科研工作中获得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时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还可利用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际体会,教会学生探索研究新知识、新理论的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建设一方面使学生牢固掌握了课程基础知识,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技能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渗透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立体化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立体化建设主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后阅读思考为补充,以教学实训实践为延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促使学生克服各种学习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教学日趋普及,教师机械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被动接受的“电灌”现象日益盛行,教学效果未能有效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定位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的功能和范围,忽略了学科专业的特点,违背了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异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立体化教学手段建设中要鼓励教师正确定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能范围和适用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学生的合作过程、反思过程和表述过程,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从而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地理论思考和知识陈述。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摒弃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上将知识传授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反对将教师的权威绝对化,通过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气氛,启发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启发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过程。

3.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辅导答疑、实习实训等。诸多教学环节之间要建立有机的联系,不能脱节。课堂教学虽然是主体,但必须有其他环节的支撑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立体化教学手段包括实践教学的立体化。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实践意识、提高综合实践和综合认知能力为根本目的,构建实践体系完善、实践内容丰富、实践组织方式灵活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但同时也收获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全面提高。

四、考核方式的立体化

教学考核是整个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教学质量究竟是高还是低,要通过考核来检验。同时,考核也是督促学生进一步系统巩固所学知识和理论的又一重要方法与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离不开考核方式的立体化。

1.重视考核内容的多样性[3]

考核内容覆盖面要宽,既要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考查、课堂考勤以及回答问题、作业按时完成情况,还应包括课后阅读思考笔记、课程论文、社会实践成绩等各项内容。只有全方位地考核才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考核,才能真正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重视考核形式的灵活性

立体化教学模式建设必须建立灵活的考核形式,改变单纯以一张试卷作为课程考核的片面认识。要根据课程的特性,结合学生的个性、共性、心理和年龄特点,对学生及时开展定性定量地考核,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考核体系。

3.个性化考核与共性化考核并用

个性化考核是不同学生在课堂回答不同问题、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表现出独特的感悟、见解时,教师所给予的个性化的评价考核,这种考核可以区分不同学生、不同情境设置不同的考核评价。所谓共性化考核,是对参加某门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进行共性化地考核评价,如上课考勤、作业批改、期末试卷考核等,这种考核要用共性化指标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

总之,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评价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改变了过去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平面化,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放置到一个多元立体化的教学系统中去,建立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互动的新模式,调动了各方面的资源,激活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正如美国教育家埃根指出的,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合于所有教学情境的模式或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相适应,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也正在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4]因此,在选用某种教学模式时,必须熟悉其特定的性能,不能随意照搬,要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守群,李彦军.多元化教学模式[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1.

[2]李方.一般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01,(5).

[3]李善姬,朱东弼,林君.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4]李学芹,蔡燕.浅谈教学模式的发展及其趋势[J].教学与管理,

2012,(5).

注:王惠琴为本文通讯作者。

上一篇:小班化教学对解决“基础”课考评直观性与学生... 下一篇: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两规协调”路径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