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析中国水彩画艺术

时间:2022-10-01 07:56:41

谈析中国水彩画艺术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水彩画发展进程;中国水彩画表现特征;中国水彩画的民族特性。

关键词:水彩画特征发展鼎盛

水彩画是用水作为媒介调和颜料进行作画,从而达到艺术表现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属于西洋画范畴,以明暗层次、冷暖色彩表现为准则。它自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在我国有了很大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水彩画。至今,中国水彩画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无论在题材、表现形式,还是在制作和表现效果等方面都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国水彩画艺术的独特性,仍然是该画种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中国水彩画发展进程

水彩画是在明清时期,随着欧亚文化的交流,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给带到中国的。由于水彩画特质是以水融合透明颜料进行作画,画面效果与我国传统绘画中的重彩和水墨画颇为接近,因此这一画种在中国满地生根,很快发展起来。

二、中国水彩画表现特征

中国水彩画作为以水与色为媒体的画种,它在造型领域独树一帜,具有水色淋漓、色调轻快透明等特点。水是源泉,色是生命。水与色的结合构成中国水彩画的特殊艺术语言,充分发挥水色的韵味和透明性是特殊的水彩画艺术语言的关键。

(一)表现形式

从水彩画艺术语言角度看,中国水彩画家的写意手法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因为西洋水彩画笔与中国的毛笔在材料与构造上极为相似,中国水彩画家直接用毛笔作画,放笔直取,强调手随心至,追求力度和厚度,讲究用笔的程序性和节奏感,寓情意于生动用笔、融主观意念于客观之中。中国水彩画家在状物造型的同时,把握水与笔的材料关系上比较敏感,方法上比西方人更为奔放和潇洒,使形、气、力、情等因素糅合应用,倾注画面,达到松动灵变的视觉效果。

(二)表现技法

在创作技法表现形式方面较突出的“留白法”,是水彩画借鉴中国画的特点,如运笔产生的飞白和大面积留白,画面表现形式产生张力。其特点是以虚代实、以少胜多。在留白中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

在中国水彩画家的作品中,水分被积极利用,把它放到与色彩同等的位置,成为绘画材料的一部分。许多水彩画家习惯把水彩纸打湿,湮湿的底子产生类似中国宣纸的功效。因而就有了中国水彩画的这种酣畅、淋漓和空灵的视觉效果。中国水彩画家用色强调洗练概括,惜色如金,以少胜多,升华出单纯凝练的品味,与水色交融的酣畅感保持一致。

三、中国水彩画的民族特性

中国水彩画的民族特点,是在中国文化精神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其标志是作品散发出来的审美理念上的东方趣味、东方情调和东方气派以及制作效果上的挥洒写意、空灵飘逸。它的渗透不仅自然融合,更重要的是因挖掘和张扬出该画种语言的独到表现力,填补了人类视觉艺术上的一种需要,其意义是重大的。

(一)中国水彩画的民族精神

当代中国水彩画是前辈们在前七、八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从舶来、学习到将其与本土文化横向交融的结果,传承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是中西合璧的艺术门类。 1、从文化内涵上看

西方的艺术以人为本,科学严谨,体现逻辑、秩序,注重观察与分析,擅长塑造空间与光色,旨在摹物肖似。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哲学理念构成了中国人浪漫的审美意识,讲究虚灵、空淡、深远,崇尚幽清、淡泊、自然的审美情趣,追求诗的意境。 2、从水彩技艺上看

当今中国的水彩画家群体多数受“学院派”的熏陶,具有一定的西画素养,又受中国传统绘画潜移默化的浸润,对水性材料的运用有着特殊的禀赋,因此他们对水彩画技法的驾驭更显自如,使一些外国同行都为之赞叹,西方透明水彩中的水,起着渗化衔接和调节色彩明度和纯度的作用。而我国的水彩画家更会用水,甚至把它置于色彩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水韵为魂,心仪水的流动,水的涵泓,水的交融,引导水彩画步入明丽而富有诗意的高雅境地。

(二)中国水彩画的区域风貌

地域环境、地域文化的个性造就了画家群体在创作内容、审美理念、表现技法上的趋同性,形成了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地方特色。在创作中他们倡导精品意识,共同切磋研究,团结协作,发挥团队作用,在全国性大展中屡创佳绩。

中国水彩画家在以自己的样式和流派进行创作过程中,都在试图追求某种颠峰极致的境界,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有的以细而不腻的写实风格追求宁静致远的意境;有的以“速写为表,写意为本”,用笔洒脱而不失结构准确;有的随心所欲地驾驭水与色,与中国的水墨泼彩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的着意大色块构成,强化色彩对比,富于装饰华丽、古朴厚重的浪漫精神;还有的对混沌有序的色彩意向进行了现代形态的探索,对色彩的独立性给予了自由的夸张与极度的发挥,为当今水彩画界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结论

中国水彩画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基本条件是中国的土壤,中国民族艺术的滋养,中国作者对生活和艺术独到的认识和把握。水彩画不是哪个画种的影子,水彩画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特别有利于水彩画发展的条件,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国水彩画必将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加多姿多彩的面貌,取得新的成就。

参考文献:

[1]蒋跃.论中国水彩画的民族意识[J].新美术,2005,(1):58—63.

[2]田立晓.谈水彩画艺术[J].美与时代,2003,(10):58—59.

[3]姚波.贵在特质—议水彩画的发展[J].中国水彩系列,2003,(23):49—51.

[4]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9.

上一篇:关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