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01 07:15:31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测度中国17家商业银行的效率。结果表明,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为主的大型国有控股银行的效率还是领先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但其规模效率大多都处于下降阶段。然后再利用截断回归模型(Tobit模型)来分析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认为创新程度、资产配置、发展能力、人力资源质量、员工技能都对银行效率有正面影响,并提出提升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DEA模型;效率评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051-03

引言

在中国现行金融市场尚不够成熟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间接融资方式,承担着融资的重任,在整个金融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银行经营效率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直接关系到资金流动和配置的效果,势必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及运作经营效率。因此,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改进无疑对有限金融资源利用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

国外银行效率研究就方法论而言,主要应用前沿分析与数据包络分析的实证方法。一般在选择适当的投入产出指标和效率测度的方法的基础上,测算出每家银行的效率值并进行排名;然后根据研究目的,探讨银行效率的有关影响因素,既包括市场结构、金融管制等外部因素,也包括银行资产规模、治理结构、经营管理等内部因素。国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但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 对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测评和比较;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可以说,国内学者已经对银行效率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但是仍然存在问题,在使用DEA模型时所选取的投入产出指标主观性太强,出来的分析结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本文在指标的初始选择上很全面,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客观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使得分析结论更加客观。

二、银行经营效率的测度和评价

1.样本选择与初始变量选取。本文选取5家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工、农、建、交)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因为这些银行的发展基本上涵盖和代表了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现状。选择七个方面作为原始投入变量,包括员工费用、银行固定资产、职工人数、机构数、利息支出、存款余额、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七个方面作为原始产出变量,包括利息收入、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净利润、存款、贷款、核心资本充足率、资产回报率、成本收入比(具体指标值详见各家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

2.基于DEA模型(结合因子分析改进)进行银行效率测度与评价。DEA模型来评价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该模型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不需要制定投入产出的生产函数形态;其次它具有单位不变性的特点;最后 DEA模型中投入、产出变量的权重由数学规划根据数据产生,不需要事前设定。但是因为DEA模型中投入产出指标约束的硬性限制,投入、产出变量个数之和必须小于样本观测值的1/2,所以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DEA模型进行改进,对指标进行提取,一方面可以解决指标全面性和指标个数太多的矛盾,另一反面也使指标选取具有客观性。

利用SPSS对7个投入变量进行kmo检验,值为0.776,再对7个产出变量进行kmo检验,值为0.709,说明都适合做因子分析。投入变量中提取一个公共因子,它的贡献率已达到96%,反映的是员工费用、银行固定资产、职工人数、机构数、利息支出、存款余额、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将其命名为规模投入因子;产出变量中提取了两个公共因子,贡献率达到81%,第一个因子反映的是利息收入、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净利润、存款、贷款,将其命名为规模产出因子,第二个因子反映的是核心资本充足率、资产回报率、成本收入比,将其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

将提取的1个投入因子与2个产出因子的数值带入DEAP软件中,得到2011年各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得分(见表1)。

本文对表中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早前的四大国有银行,这四家银行的各效率值都大于平均水平,其中农业银行的效率值达到最优,规模报酬也处于不变的阶段;其他三家银行的规模报酬都处于递减阶段。

第二类,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渤海银行这三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明显呈现出了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且各项效率值都远大于平均值,其中渤海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值达到最优,可见渤海银行在2011年业务上进行了创新,获得了相当大的收益。

第三类,其他的股份制银行综合效率值小于平均值,但规模效率还是可以的,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值较低,说明这些银行在管理和业务创新上存在不足。

紧接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各类银行产生上述各种不同的效率表现,需要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

三、银行经营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1.Tobit回归模型与变量选取。如果要分析的数据具有这样的特点:因变量的数值是切割或截断的情况下时,那么普通最小二乘法就不再适合于估计回归系数,这时遵循最大似然法改的Tobit模型就成为估计回归系数的一个较好选择。Tobit模型的基本结构如下:

其中,zi是效率值,χi是解释变量向量,βi是未知参数向量,εi~N(0,σ2)。本文考虑本文银行的实际情况,把Tobit 模型设定为:

Zi=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εi i=1……N

其中,Zi表示银行的效率,X1表示产权结构,0表示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1表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X2表示创新程度(即非利息收入占比);X3表示为资产配置能力(即存贷比);X4表示为发展能力(即净利润增长率);X5表示为人力资源质量(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X6表示为员工技能(即营业收入/员工总人数);X7表示为银行规模(即银行总资产)。

2.实证结果与结论。利用Eviews软件,得到17家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见下页表2)。

具体来说,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产权制度对银行效率有显著影响,也验证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效率值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一结论跟周小燕(2007)研究产权结构对效率影响的结论有出入。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是“产权单一”造成国有银行效率低下,但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及上市,银行财务状况显著得到改善,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组织机构权责明确,使得国有控股银行的效率值不断上升。

(2)创新程度与银行效率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正相关。此结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渤海银行效率值最高,因为它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也是所有商业银行中最高的。

(3)资产配置能力与银行经营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与陈晓卫(2011)运用Tobit回归分析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一般存贷比越高,说明资产配置能力越高,从而经营效率也较高,但是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不宜过高,否则可能会造成银行的支付危机。

(4)发展能力与银行效率值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这与傅勇(2011)得出的结论值是一致的,净利润增长率代表企业当期净利润比上期净利润的增长幅度,指标值越大代表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这一结论可以通过渤海银行的高净利润增长率带来的高效率验证。

(5)人力资源质量显著地影响到银行效率。Andrew.C.Worthington(2003)的研究表明金融机构效率增长中大约60%可以归结为其员工教育程度的改善。中国商业银行要提高效率,就必须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以实现人才兴行、效率兴行。

(6)员工技能与银行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个结论与郎自强(2011)回归的结果是类似的。目前研究学者在员工技能上还采用其他指标,如人均贷款、人均存款、人均税前利润等,得到的结论都是员工技能的加强将有益于银行效率的提升。

(7)银行规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力度很小,几乎为无。这个结论与宋鹏(2011)的结论是一致的,从本文研究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渤海银行这三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虽然它们的资产总额跟五大国有银行相比差距很大,但是效率值依然很高。

四、政策建议

笔者认为,要想整体上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效率不能仅仅依靠银行自身,它是需要社会、政府部门及银行的共同努力。且不同时期的改革侧重点是不同的,同时采取短期、长期搭配的政策措施,将使得银行改革更具层次性和合理性。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我中国的实际情况,分别从长期和短期提出以下关于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建议。

1.长期性的政策建议。一是努力改善和优化宏观环境: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适应和改善国内经济环境;制定适合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的经济政策;二是积极调整机构和引导行业政策:完善金融监管手段、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快中国银行业利率化市场进程。

2.短期性的政策建议。主要是针对银行自身因素进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深化金融创新;提高资产的配置效率;加强队伍素质提高、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控制银行规模在“量”上的扩张,推动银行规模在“质”上的发展。

上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理论... 下一篇:用户友好型《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建设问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