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很奇妙

时间:2022-10-01 06:10:03

博物馆很奇妙

《博物馆奇妙夜》

中国版的文物美剧

2011年湖南卫视重点打造了一档名叫《博物馆奇妙夜》的大型文博类节目,这一零点档节目因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新颖独到的观点深受业内业外人士的好评,被定义为中国版的文物美剧。

《博物馆奇妙夜》是湖南卫视首次推出的文博揭秘类节目,形态新颖,寓教于乐。节目以戏剧化的手法将博物馆中的国宝级文物用侦探解密的方式逐层推进,最后终结历史留言,揭秘历史谜案。其中围绕历史谜案,以领受任务的方式,首次引入由来自不同行业的4个人组成历史侦探小组,同时引入不为常人所关注的细节,以第三方的观点切入,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终结历史流言,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系列情节紧密人物形象饱满的文博大餐。这一有别于常态电视节目形式,扑朔迷离的奇案和谜题,还有千头万绪的追踪和推理,节目一反常规的说教,以新鲜有趣的形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力。这档大成本制作的节目的主创人员正是在2006年湖南卫视重点推出的一档曾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的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记》的团队,其中包括金牌栏目制作人李泓荔、主编张嘉等人。

说到《博物馆奇妙夜》,制作人李泓荔一直强调,“《博物馆奇妙夜》是我们的原创节目”。然而所有的栏目的产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2007年下半年,我刚到北京负责筹建卫视的北京节目中心,当时台里也正好向内部制作团队和社会公司征求节目方案,我们也一揽子提交了好几个上去。其中有一个方案就是文博类的节目,从我个人感情上来说,这是我当时最想做的节目,北京丰富独到的文博资源太让我迫不及待了。那时候《达芬奇密码》正火着,所以方案也是借鉴了这么个创意,计划采用侦破悬疑这种特别的讲述方式。不过,后来台里最后选择了《零点锋云》,它的定位是谈话节目,从拍摄周期等各方面都比较好操作。”“2010年下半年,我们再次提交了一份新方案,确定以主持人接受委托解密一个历史迷案为起点,用剧情化的手法将文博及历史相关知识贯穿其中。其实当时提交的这个方案也就一页的PPT,但领导很快就给通过了。”就这样《博物馆奇妙夜》诞生了,在接下来的执行过程中,李泓荔曾经设想过用汪涵和他的考古队,后来因为汪涵节目太多了没有实施,到2010年11月底,样片出来后,台里领导给了高度评价,对此李泓荔表示“我不意外,因为它做到了剧情化和真实化的较好结合。”

国内的文博类节目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一直做到现在,这就说明中国文物资源的博大精深,但做出影响力的节目并不多。每个栏目制作的背后都会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博物馆奇妙夜》敲定某个选题后,编导首先要出一个大致的制作思路,把故事结构、讲述方式都要理出来,阅读典故量超过百万字,同时提交给编剧这期选题的相关资料,差不多有80多页,由编剧进行润色,使剧情部分更自然一些。然后编导再去和专家开策划会,栏目组设立了一个专家顾问团,丝织品、青铜器、书画等每个类型领域都找了1、2个人。这样他们才知道“你是已经学习过的,不是一张白纸让我给你往上写字”。专家主要任务是论证电视的制作思路是不是符合历史讲述方式,有没有漏洞,而在成稿前,编导还要至少把节目中想用到的专家走一遍,得见面聊,最差也要打几通电话,做资料的验证,最后写出来的稿子在12000—15000字。然而约专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位专家约了两周才约上,记者上午9点到了门口打电话,说现在不在,今天可能回来,也可能不回来了,那记者就守着等了一天,专家下午5点回来了,聊得挺愉快。”湖南电视团队就是凭着那么一股子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劲,将一个全新的文博类节目呈现给观众。

数说《博物馆奇妙夜》

4人组

《博物馆奇妙夜》四人历史侦探小组应用角色化处理手法,由四个来自社会不同行业的侦探小组的成员组成,每当有历史迷案出现,他们都会聚到一起进行侦破。彭博是探秘小组的队长,也是整个探秘小组的核心,他以其出色的推理能力、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机智深得几位队员的拥戴;团队的天才式人物马丁是百事通式的人物,其俊秀的外貌,总会吸引众多女孩子追逐的目光;说话风趣幽默的古雅是娱乐八卦杂志的记者,属于活宝式的人物;考古专业研究生的戴萌,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最聪明的劲头全部放在追寻案件上,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这四个人也不一定会出现在每一期节目中,如果他们当中有人因为有事要请假,都会找一个朋友来代替。

10.85

2011年3月16日,《博物馆奇妙夜》播出第二期《光绪之死》,收视率为0.4,收视份额达8.22,排名全国第一。2011年3月23日,《博物馆奇妙夜》播出第三期《干尸之谜(上)》,收视率为0.55,收视份额突破10,高达10.85,排名全国第一。

上一篇:米仓古道民歌亮 下一篇:甜甜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