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美学

时间:2022-10-01 05:49:10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美学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美学以及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展开论述,并通过东西方建筑美学的对比,说明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的建筑美学艺术。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传统文化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无处不在,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建筑之美。建筑有一种独特之美,她既不同于雕塑之美,也不同于绘画之美。建筑美是一种多向度的美,她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条件、社会特征和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地域、文化、材料等各个方面。她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又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因此说,建筑不仅具有物质性,还具有其精神性,是精神与物质的有机统一。为此,我们不仅要赋予建筑以使用要求,还应该赋予她以美的属性。

美学的应用在我国建筑史上应用较为广泛,建筑不仅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更体现了美学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传统建筑美学的第一个特点是“创新”,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第二个特点是“合理”,从古至今的组群建筑都是按这个特点来设计的,我国的传统建筑不管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个体到群体都非常重视尺度、体量的合理搭配。

二、传统建筑之美

回顾人类建筑史册:罗马万神庙内部的完整、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和谐、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哥特教堂中庭的运动感以及巴洛克建筑;中国清朝的颐和园,西湖三潭映月,以及拙政园著名的小飞虹等,这些建筑的诡异变幻说明了传统建筑所蕴含的空间之美。

(一)虚实空间之美

实空间即实体,虚空间即实体的扩展。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以虚为主,但局部又采用了实墙体,则可借虚实的对比而获得空间的变化。这种虚实空间之美早在计成《园冶》中就有记载:“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长空,隐出别壶之天地。亭台影罅,楼阁虚邻。”一些构思精妙的佳境常常隐藏起来,使人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况下,一抬头,一转身就出乎意料的发现了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这种虚实相生的模糊感在园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1]。传统的园林式建筑就是通过对隔扇、漏窗、空窗等的精心设计才呈现出步移景异、合中有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小空间大境界,从而达到了空间的交流与沟通。

(二)灵动空间之美

1.空间的不定义性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室内的居住空间只有位置上的差异,而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工,所以每个房间可以适应多种功能。中国传统的居住空间是以不变的空间单位组成变化的居住空间去适应各种变化的生活环境。

2.结构的灵活性

在古代建筑中,分隔室内空间的方式有两大类:一是完全分隔,即在柱子间砌薄墙;二是半分隔,即在相邻的空间之间设置屏风、隔扇、博古架等,造成空间若开若闭的变化,使相邻的空间相互沟通,又彼此分离。

(三)序列空间之美

传统建筑的序列之美体现在纵向排列的庭院上,而楼梯、天桥、台阶等,便形成了连续动态空间的手段。“庭院深深深几许”,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最突出的例子就要属北京故宫了。从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在空间顺序上是十分壮观的,其建筑规模和体量巨大,院落布局呈中轴对称,及其黄瓦、白基、红墙等庄重色调,都体现着封建宗法礼制的精神,是封建帝王无上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紫禁城宫殿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和审美意识的结晶。

(四)流动空间之美

空间艺术,说起了有点像电影里镜头的时空性,都有流动的画面。不同的是:观看电影时,人们坐在观众席上不动,而是借助摄像机的移动;建筑则是景物不动,通过人在建筑中的移动而产生一连串的连续画面。

1.动中有静 在流动的空间之中,想要感受静谧幽深的环境,就要在动态的线上串上一个个静态的点。设计一些长廊、小桥、假山、曲洞等,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动态中来欣赏各种景色。而在构思风景主题之前,设计家常常设计一些亭台轩榭,让人们流连忘返,静静的欣赏,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审美高潮。这种时走时停的方式既赏景又抒情,是园林建筑艺术动静结合的一大特色。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园林艺术,既要凝集自然山水之精华,在小范围内呈现自然之大美,又要让人们欣赏到各种不同的风景,所以动态的、在时间进程中的连续观赏是必不可少的[2]。

2.静中有动 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之美不仅在于可居人,使人获得休息,又可游、可行、可望,即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其中“望”最为重要,一切艺术都是“望”,都是欣赏。而正是这种“望”让人们的视线有了动感的方向,即站在园中任意固定点,都能感受到空间的流动,视觉的通透。而这种流动的实现恰恰是流动空间之美的真实反映[3]。

三、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这种代代流传的文化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传统建筑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是凝固的哲学,在古代建筑中都可以寻找到各种思想学说的烙印。中国的宫殿、欧洲的教堂、伊斯兰的礼拜寺无不体现着震撼人心的建筑美学和建筑哲学的魅力。

我国建筑文化与建筑艺术的美学品格,是在传统的儒、道文化的氛围中形成的,以儒家的影响为最深。蒋孔阳在《孔子的美学思想》中指出:孔子开创了中国第一个显学“儒学”,其至圣地位两千年来不仅没有衰退反而越来越高,真可谓是大圣人,他是中华民族之魂魄[4]。孔子提出“齐之以礼”,一“复礼”为己任,其“礼制之礼”是儒家建房之中心思想。中国传统建筑形制本身就是礼制的化身。

四、东西方建筑美学之差异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美学风格的基调,寻求宁静和谐的意境之美。与东方美学不同,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是西方古典建筑艺术风格的重在表现,西方美学认为,宇宙和谐的节律是由完善比例的“数”构成的,人们在按照数的原则在寻找体型的比例,并研究发现了黄金比、人体比例,又将形式美的规律描述为均衡、节奏、韵律、尺度、变化、统一等,然后总归结于和谐。

结语

在这个东西交流融汇的时代,我们应当对我们传统建筑文化底蕴进行研究、继承和发展。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所表现出的灵动的、虚实的、流动的美。要对建筑美学全面了解,这不仅要建筑师全身心的投入,还需要娴熟的运用设计技巧。我们希望我们能向世人展现更多更好的体现中国特色,体现民族魅力的建筑。

参考文献:

[1]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侯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李泽厚.华夏建筑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4]蒋孔阳.孔子的美学思想[J].学术月刊,2000,(6)

上一篇:水库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下一篇:加强输配线路恶劣天气下安全运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