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初中物理优课评比精彩教学片断赏析

时间:2022-10-01 04:58:06

江苏省初中物理优课评比精彩教学片断赏析

2012年10月22日至10月24日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东洲中学举办了江苏省初中物理优课评比暨观摩活动,两天内全省13市27位优秀教师代表展示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电能表 电功》、《磁体与磁场》四课的精彩课堂教学.笔者深深地被他们富有创新的精彩设计所震撼,在此选择部分教学片段与读者分享.

片段一:《光的折射》中折射概念的引人

师:物理离不开实验,实验离不开观察,请看视频――播放参赛者课前做的“人造彩虹”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彩虹.

师: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想!

师:再看小实验,看看你的判断力.

教师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用自制物理支架固定一个激光笔,调整激光的入射角度,使激光打在纸杯内侧杯壁上,学生从外侧正面观察,可看到一个红色亮斑,用笔在光斑处作一个标志.然后逐渐向纸杯内加水,学生可以观察到光斑的移动.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光斑移动

师:向哪移动?

生:向下

师:根据光斑移动,能否判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生:能

师:在何处偏折?

生:在水面处

师:你能根据观察,把光的偏折光线画出来吗?

生:一名学生在黑板作图,其他人在纸上作图.

教师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实验和学生作图的基础上讲解光的折射概念.

赏析:用“人造彩虹实验”引入课题新颖,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课的“趣味”.用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纸杯做容器,兼做光屏,清晰的让学生观察到光斑的移动.感受到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传播方向的改变.其效果好于教材中使用玻璃容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参赛教师较深的思维品质.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片段二:《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师:用激光笔演示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屏由上、下两块白板组成,光的折射现象清晰可见,同学们看到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了吗?

生:看到了!

师:向上拉动系在下面光屏(白板)上的细线,使水中的光屏向后偏转.问:现在你们能同时看到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吗?

生:看不到折射光线了!

师:放下细线,问:现在如何?

生:又看到了折射光线!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赏析: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常使光屏沿法线偏转,而参赛选手创造性的使水面下的光屏沿水面向后偏转,并用细绳一拉,拉动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得实验“灵动”起来,效果甚佳.

片段三:《光的折射》中“玻璃砖中有光线吗?”

参赛选手在利用激光笔、水槽、空气加湿器演示光的折射现象,激光在空气中、水中的光路清晰可见,效果很好.在光的折射特点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了两张学生作图如图2:

师:玻璃砖中有光线吗?

生:没有.

师:走到水槽边,猛的吹去水槽水面上方雾气,大家都看不到空气中的激光光线了.问:现在光线存在吗?通入雾气,激光光线又看见了.

生:光线仍在!

师:玻璃砖中有光线吗?

生:有!

师:好!请大家补全光路图.

赏析:玻璃砖中是否有光线通过上课老师精彩的吹气使学生“一目了然”,为学生补全光路图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参赛教师的深刻思维,令在场的评委赞不绝口.

片段四:《电能表 电功》的引入与过渡

师:海门人美夜景更美,请看《夜之美》,播放海门夜景视频,问:这么多的电灯,一天要花多少电费呢?这得到供电局查询.供电局是根据什么来收费的呢?

生:根据用电的多少.

师:供电部门是怎样判断用电的多少?

生:用电表(电能表).

……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这位女生.下面老师要送给她一只由老师昨晚亲手制作的小风车,纸做的,绿色环保.

生:到老师面前来领奖品.

师:递给学生一只小风车,问:“你会玩吗?”

生:吹一下,使小风车转起来.

师:很好!刚才这位同学用“气功”使风车转起来了.

学生们都楞住了.这时老师补充说:“气功,就是气流做的功”.同学们一下子明白过来,哈哈大笑.

师:气流做的功称为“气功”,那么,电流流过用电器做的功就称为“电功”.

赏析:利用比赛地优美的夜景深深地赢得学生的认同,使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从而轻松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并自然地引入了新课.在“电能表”教学结束时奖励给学生一只小风车,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同时又由学生吹小风车做功顺利地过渡到“电功”的教学,可谓一举两得.体现了参赛者精湛的教学技艺与课堂驾驭能力.

优课比赛中展示出的精彩教学枚不胜举,它们是我省新课程推行的优秀成果,在这些教学设计中深刻体现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像这些参赛选手一样,结合学生生活中的资源或社会情景,精心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必然能为我们的课堂带来“灵动”的体验.

上一篇:践行刘老物理教育思想:一段有价值实验教学之旅 下一篇:巧导妙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