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01 03:18:47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新媒体时代后大学生获取媒介的渠道和使用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可否认新媒体为大学生带来方便,但也出现由于学生媒介素养不高引起了很多问题。针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情况,调查者展开了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存在媒介使用时间过长、过度依赖媒介、媒介道德意识缺失等问题,于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高校课程设置、开展媒介教育活动等调查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应用型高校;媒介素养;对策;现状

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之后就迅速发展,手机便是代表,它们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媒介渠道多了,媒介信息也会随之增多。使用者面对五花八门的媒介信息时,会选择判断、理解质疑、创新思辨,这一过程就能体现他们的媒介素养。[1]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调查者以徐州工程学院为调查样本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时间集中在2016年6月至7月,以网络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共发送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有效率81.6%。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媒介使用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为有效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调查者也深入实践探索了不少途径。

一、大学生媒介使用的问题和原因探究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在媒介使用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占用媒介时间过长,影响学习生活

调查结果显示,每天使用2小时以上媒介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84%,而其中超过6小时的学生就占了23%。这说明除去吃饭、上课、睡觉等必需时间外,这部分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与媒介相伴。

这些大学生显然自控能力较差,对媒介的使用缺乏自我约束,也不乏沉溺其中的学生。由于媒介使用时间较长,必然会压缩大学生正常学习的时间,长此以往,完整的学习时间被割裂成小块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到学业的完成。

2、媒介信息判断分析能力不强,不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下媒介中文化色情、八卦、暴力等信息泛滥,这种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在社会某些扭曲价值观的来源。调查中发现42.6%的大学生在媒体报道信息出现错误时选择听之任之的态度,主动与媒介取得联系,要求更正的同学占6.37%。而且75.4%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介影响了人际交往方面,认为影响观点思维方面的学生占68.6%,60.2%的认为影响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这样会造成现实环境与网络环境混淆的结果,并且对新媒体信息的理解上存在严重缺陷,使得学生在五花八门的媒介信息面前更容易迷失自我。

3、媒介使用偏重个人娱乐消遣,妨碍个人提升

相比于媒介的学习等其他应用,大学生对娱乐功能极为青睐。75.9%的大学生使用媒介刷微博、逛贴吧,其次是打游戏追剧等娱乐活动占57.3%,63.2%和73%的大学生使用媒介获得娱乐信息和生活信息,学科类信息仅占48%。

大学生对媒介中娱乐功能的过度关注,妨碍了媒介强大优势的全面发挥,那么它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正确的发挥。

4、媒介的参与程度不深,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75.9%的大学生参与的媒介活动仅限于刷微博、逛贴吧等简单互动,而发表独到见解等深层互动的仅占7.84%;使用媒介获得游戏娱乐、生活类信息的大学生各占到了63.2%和73%,自主运用图片美化处理、多媒体技术、视频处理等获得学科信息的人数占48%。

调查结果反应出大学生不仅媒介使用的参与度不深,而且由于接触互联网快速成本低,增加了他们通过媒介获取信息的依赖,不利于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大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将会大大降低,成为传播学理论中的“容器人”。

5、媒介使用的道德水平不高,媒介法律观念淡薄

网络时代催生了“刘梓晨”、“优衣库”等现象,调查结果认为媒介的发展还是利大于弊,但还应注意个人素质的培养得大学生占78.4%,这说明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媒介道德意识,在媒介报道信息出现错误时,选择“听之任之”占到最多,达到42.6%。

在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上,53.4%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完备的媒介法律是主要问题。大学生在使用媒介时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等基本的法律意识,例如直接从网上复制信息、利用各种媒介作弊等。另外,大学生也容易误信误传媒介上的虚假信息,对身心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二、应用型高校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初探

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1.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选修课程相结合

应用型高校可以开设有关媒介素养的选修课程,通过课程教育加深对媒介的认识和理解,教育他们正确地使用媒介。例如高校可以在课程中加入如《媒介素养概论》《新媒介概论》等有关课程,以选修形式排课,规定学分,以学期末上交论文或者总结报告作为考核方式。通过选修课程,帮助他们认识媒介传播流程和特点,既可以帮助深化认识,又可以突出应用型高校重在“实践”的特点。

2.通过校园媒介开展线上教育活动

64.7%的大学生不了解“媒介素养”,综合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笔者认为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内容是教导大学生准确判断和解读媒介信息,线上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要求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必须达到指定时长,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准确判断和解读媒介信息,合理利用资源完善自身。

再者,紧密围绕大学生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学校有关部门发动建立学生交流论坛,或者开辟微信公众号等措施,及时与大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沟通交流,引导树立正确的媒介素养观。

其次,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介教育活动,如开展知识竞赛或主题辩论,让大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思考中认识媒介的作用,营造出良好的媒介环境,有利于学生趋利避害。

3.加强大学生媒介道德观,加深法制素养教育

高校平时要利用各种机会向大学生们宣传介绍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大学生能合理规范使用媒介。同时也要积极培养他们的媒介道德素养,教他们学会如何保障媒介沟通安全,避免他们成为虚假信息的受害者和传播者。

4.大学生培养自身创新独立意识

利用新媒体快捷的特征和传媒的互动优势,倡导“DIY”的自媒体精神,打造属于大学生的内容平台,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制作能力。通过比较媒介信息内容与其他信息来源以及不同媒介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传播角度来区分“媒介环境”与“现实环境”,提升信息的提取能力,也帮助大学生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有效减轻沉溺网络的的程度。

通过本次调查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状况不是很令人乐观。然而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为建立高效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氛围,高校应在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任务中扮演主要角色,做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导者,同时高校学生更应当主动积极地接受相关媒介教育。

[参考文献]

[1]戴颖.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以福州师范大学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报,2016,18(1):31-34.

[2]朱方.以校园媒体为平台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6):81-82.

[3]游敏惠,叶升蔚,王小运.“微阅读”背景下高校手机报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6:):68-71.

[4]吴鹏泽.基于资源共享的广东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2011(6):26-29.

基金项目:本文是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xcx2016185)指导教师:周慧玲。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上一篇:关爱青少年成长 对“沉迷手机”说不 下一篇:浅析阿多诺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