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时间:2022-10-01 03:05:18

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在彰显城市魅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蓬莱作为全国的社会文化先进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如何发挥其优势,更好地搞好群众文化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群众文化 竞争力 城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45-01

一、突出工作重点,精心培育四大群众文化品牌

2005年,蓬莱市在山东省率先确立 “文化立市”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四大群众文化品牌。

一是“和平颂”节庆文化品牌。自2000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中国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吸引了五大洲多个国家、多个文艺团体及无数中外友人参与,他们用歌舞、书画、体育竞赛、论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了向往和平、维护和平的共同心愿。通过举办和平盛典,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蓬莱两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高度和谐的人文精神,蓬莱的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二是“百日仙境之夏”广场文化品牌。2000年以来,蓬莱市每年夏季都以和平文化广场、黄海绿洲广场、鼓楼广场、八仙雕塑广场等为阵地,以群众歌舞、器乐演奏、地方京剧、吕剧、曲艺等蓬莱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百日仙境之夏”群众文化活动。广大市民广泛参与,自编自演,向中外游客和市民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活动期间,还穿插举办青少年歌手大赛、京剧票友大赛、吕剧票友大赛、民族器乐大赛、广场舞蹈大赛、全国百强县汽车巡展等。“百日仙境之夏”市民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力大,舆论关注度高,成为广大市民、游客喜爱的文化品牌。

三是“三仙山”演艺文化品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模式,不断探索开发新的演艺文化产品。由北京弗兰克公司投资打造的大型舞剧“魂系仙境”,填补了蓬莱乃至整个烟台地区夜间大型演艺文化活动的空白。由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投资的三仙山大剧院推出的大型史诗歌舞剧――《仙境蓬莱・和之魂》,演出场场火爆,成为演艺文化的精品。与此同时,该公司还投资上亿元,高标准建设了三仙山美术博物馆、瀛洲书院等文化设施,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是“渔灯节”等民俗文化品牌。蓬莱不仅历史文化遗迹丰厚,民俗文化更是异彩纷呈。近年来,进一步加大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力度,塑造民俗文化品牌。比如,每年正月十五在潮水镇衙前村举办的渔灯节,最早只是当地渔民祭海的一种仪式,在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和渔业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渔灯节的规模逐年扩大,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周边渔民和省内外游客参与。其他如杏花节、蓬莱阁庙会、大秧歌、大杆号等民俗文化活动,每年都举办的红红火火,成为影响越来越广泛的群众文化品牌。

二、加大投入力度,构建群众文化长效投入机制

蓬莱市按照“多元化筹资、市场化开发、产业化运作”的思路,不断加大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2000年以来,蓬莱市投资4200万元建设的海滨和平文化广场、投资1500万元的黄海绿洲广场、投资2000多万元的戚继光故里等群众文化设施已经陆续投入使用,投资1800多万元改造了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财政资金超过1亿元。此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海滨和平文化广场被评为首届“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戚继光故里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是加大企业投入。把招商引资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不断加大招商力度。由山东大众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的山东大众文化产业学院已投入使用,投资3.5亿元的八仙、投资20亿元的旅游休闲服务中心项目已经运行。此外,积极鼓励企业组建业余艺术团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组建了电业艺术团、蓬莱阁艺术团、三仙山艺术团、蓬达艺术团、广电艺术团、娱人娱己少儿艺术团等业余艺术团体50多个,每年演出2000多场次。

三是加大社团投入。充分发挥镇(街道)、村(社区)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群众文化活动。近年来,各街道、社区自筹资金,共发展表演健身队150多个,平均每年演出600余场;发展农村文体健身队伍300支,京剧协会、吕剧协会、书画协会、大杆号协会等民间艺术协会发展到50多个。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文化龙头建设。文化馆是专业的文化演出单位,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近年来,蓬莱市有计划地从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鲁东大学等高等院校引进文化专业本科生60余人,进一步充实加强了专业文化队伍。同时,结合文化行业特点,建立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和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专业文化队伍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基层骨干培育。发挥专业文化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构建“村村有队伍,户户有骨干”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文化馆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培养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开办不同形式的讲座和培训班,对群众业余文化爱好者指导培训,重点培育了2200多个文化中心户和50支群众文艺团队。利用农闲时间,举办书画展、摄影展、通俗歌手大赛、庄户剧团大赛等文化活动,满足老、中、青不同年龄群众的文化需要,形成了“专业业余一起上、男女老少齐上阵、群众登台唱主角”的喜人局面。

三是加强文艺作品创作。文化创作生产直接作用于精神领域,关乎人的心灵世界、民族精神面貌、社会文明进步。繁荣的文化创作生产活动,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重要源泉,是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保证,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追求。应发动鼓励文艺创作人员下农村、走企业,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进行文艺创作,创作出一批反映基层群众精神风貌、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罗炜;城市魅力需要文化包装[N];黄石日报;2009年

2、周秀侠;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2008年04期

3、刘颖;浅议群众文化的意义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大众文艺;2010年19期。

上一篇:建立长效机制多渠道深化厂务公开工作 下一篇:目前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模式及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