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关爱差生

时间:2022-10-01 02:50:10

作为普通中学的教师,面对差生是不可避免的现实,而转化差生是一个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何转化差生?根据我的工作和实践,谈谈我的认识和做法。

一、辩证地看待学生

曾经有差生坦言:“老师,我已经很努力地做每一件事,为什么总挨批评?”可见差生并不是自甘落后,他们与优生一样,也有一颗纯洁无邪,活泼向上的心,有着自己最好的憧憬。即使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变成差生之后,也不乏有悔过自新,迎头赶上的愿望。差生分为暂时性和持续性两种,前者的程度较轻,易于矫正;后者是前者不治或治不及时转化而来教育起来较困难,反复性较大,转变的速度较慢。无论那种差生都是不可改变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精辟地指出:“只要没有完全毁坏,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人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读中学时并不冒尖。可后来,他为我国数学领域的研究,填充了许多空白,而且达到或超过了世界该领域的先进水平。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曾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差生”。他少年时代很顽皮,也很“傻”,学习成绩总是倒数第一,进校三个月就被开除了。但是他后来却发奋图强,一生中获得两千多项发明专利。在我们的差生中,不能排除哪一位今后会成为又一个“华罗庚”、又一个“爱迪生”。因此作为教师,不应该因学生的暂时落后,就视为“不可救药”;更不应该动辄训斥,进而惩罚,甚至千方百计“压”走了之;或者气馁,丧失信心,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帮助。这两种认识和做法都是不妥当的。差生之所以落后,是有其根由的。只有找到他们落后的原因,再针对其实际做长期、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差生是有希望变成优生的。

二、爱心是转化差生的动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交往的稠密,相互关系的亲疏,都受情感差距的支配。情感差距越小,人们的接近可能越大,机会越多;反之,则接近的可能性越小。教师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要创设一定的情景接触他们,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之缩短双方的情感差距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自尊心受到了保护。使他们信赖教师,和接受教师的愿望。成功的经验证明,越是差生,教师要为之付出更多的爱心。用爱心点燃他们心里即将泯灭的星星之火,又能进一步增强教师转变差生的信心和期望。这种信心和期望作为一种可变化的心理状态不仅对教师本人的行为有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使之获得行为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曾遇见这样一位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学校出名的捣蛋鬼,常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批评教育无动于衷,我没有对他采取强硬措施,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像朋友似的谈心,得知他父亲早逝,母亲为了让他上学,外出务工,他的继父对他从不关心,他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里,我教育他要振作起来。更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这样才能对得起他早年逝去的父亲和含莘茹苦把他拉扯大的母亲,并且让他回答他母亲对他的殷切期望是什么?以后,我常对他问寒问暖,还让全班同学给他过了一次生日,在生日聚会上他哭了,双手拉着我的手向全体同学说:“老师,同学们,对不起,我不再调皮了??????”从此,这位同学的缺点慢慢少了,学习也变得勤奋起来。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1)不厌恶、歧视;(2)不当众揭丑;(3)不粗暴训斥;(4)不冷嘲热讽;(5)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班里有个留级的女同学,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各科成绩都差。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为了免遭别人讥笑,不敢与人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并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课堂上有意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经过了多次的耐心教育和精心辅导,使她在班中逐步恢复了自尊心,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三、信心是转变差生的根本

这里的信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信心,教师对自己转化差生的能力要充满信心,对自己选定的对象也应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是差生的信心,差生能不能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是差生能够转变的关键。因此,要善于寻找长处,及时鼓励。每一次测验,每一次活动,每一节课,甚至日常行为的某个细节中,都应时时注意寻找他们的长处,予以及时鼓励、表扬。让他们感到没有被老师遗忘,更没有被老师放弃,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发展长处,获得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让差生“抬起头来走路”,让差生切实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转变差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做好差生的转变工作,切莫忽略家庭良好教育的正面效应。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要接受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儿童顺利地健康成长。缺哪一方面的教育或教育不一致,就会给儿童成长带来损失。我做班主任工作,每期总要拟定差生工作计划,经常与家长电话联系或利用周末进行家访。旨在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在家的表现,帮助部分家长纠正过分溺爱,保护孩子等不良的教育影响。但也发现许多家长对子女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我就邀请这样的家长到学校家长会上发言,介绍经验。事实证明,这些做法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也大大地促进和提高了差生的转变和转变的效果。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反复、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它不可能一抓见效,一劳永逸,而需要连续地教育,耐心地期待。转化后进生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融入后进生的心田,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他们在转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我们要正确面对这种反复。要在反复中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转变工作的不足。只要我们有恒心,注重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采取灵活而切实的教育方式,这个转变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收到实效。

上一篇: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身教 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