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科教节目评析

时间:2022-10-01 02:06:05

电视科教节目评析

随着科技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开始高度重视科技传播。科教电视节目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中国科技电视与国际水平仍然存在差距。我们需要总结自己的历史,学习其他节目类型和国外先进制作手段,找到中国科技电视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中外电视科教节目现状

1.中国电视科教节目发展历史。

我国的科教电影萌芽于20世纪初,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生产了我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1978年为配合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第一个科学类栏目《科学与社会》。但随着电视迅速地进入亿万中国观众的家庭,利用电视普及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优秀的科教栏目应运而生,纷纷进入了观众的视线,如1995年武汉电视台创办的大型科普栏目《科技之光》,中央电视台于1997年和1998年相继创办的《科技博览》和《走近科学》。

我国最大、最专业化的科教频道——央视科教频道(CCTV-10)于2001年7月开播,秉承“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频道理念,以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成为电视观众获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窗口。可以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开播,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一件大事。

在地方电视台中,武汉电视台的《科技之光》,北京电视台的《世纪之约》、《智慧接触》、《科技全方位》都是科普节目中的佼佼者。目前统计,省级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共有20多个,市级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规模要更大一些。各级教育电视台中也有一定数量的科教栏目。

2.国外电视科教节目现状。

国外许多国家的政府大张旗鼓地有计划地直接参与支持科普工作。政府加强对科普行使宏观管理,力求通过政府的政策、组织、资助和协调,搭起国家科普事业的宏观框架,吸引科普专业组织、科技团体、大众传媒、企业以及大学和研究机构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促进整个国家的科普事业的发展,同时政府本身也积极开展科普工作。比如美国,绝大部分科普工作是由科普专业机构、大众传媒、科技团体、大学和企业等民间力量承担的。

各国的国家或公共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在科普中的作用非常突出。这些公共影视媒体有政府资助,承担着公众教育职能,很注意制作、播放优秀科普节目。像美国的国家公共电视台(PBS)和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是根据1967年制定的公共广播法建立的,其目的就是要扩大和加强全国的教育广播电视节目。目前PBS拥有120多家地方公共电视台(最有名的有WGBH,KQED和KCTS),它们由教育机构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经办,不播任何广告,运营经费完全来自政府及募捐。

有了资金的支持,BBC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制作了好多精良的科学纪录片,由科学家亲自参与审定或撰写,保证了内容的严谨性。1985年英国广播电台(BBC)推出的“明日世界”(Tomorrow World)和“地平线”(Horizon)很受观众欢迎。除了政府的推动而形成科普创作的市场需求外,国外的一些科普机构也通过市场营销方法培养科普作品的市场。为扩大覆盖面,BBC经常将节目包装成每集一小时的科学系列片向国际市场推出。此外,BBC的第四套节目作为一个公共教育频道,还推出了许多优秀的儿童科普栏目,并在国际市场上发行。正是由于科普创作具有市场需求,科普创作才有动力。

此外,一些国家还有林林总总的民间基金会,它们大多是靠私人捐赠成立的慈善性机构,其中一些民间基金会出于对科学及科学教育事业的关心,积极支持开展科学普及活动。例如美国的斯隆基金会、英国的威康信托基金会。这些基金会一般建立了规范的科普资助制度和工作计划。

国外的大众传媒很发达,在科普节目创作上都特别注重吸引观众。电视专家认为,科普节目要想吸引观众,就必须在保证科学内容的前提下追求趣味效果。趣味来自于好的故事情节。大多数观众选择看节目时并不清楚它是否是科学片,他们喜欢看,主要是因为其中的故事情节吸引人。科普节目在和五花八门的商业性娱乐节目争夺观众,因此,科普节目必须借鉴娱乐片的一切有益的手法,做到让青少年喜欢看。只有青少年愿意看,才能发挥节目的科学教育作用,否则,科普节目的内容再有价值也无济于事。

美国除公共或国家电视台外,有线电视台等也不同程度地播放一些教育性的科技节目。比较突出的如美国的“探索”频道,它是一个科普与娱乐并重的有线电视网,其有关自然科技的节目,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很爱看。据统计,“探索”台的租用户曾达7740万,在全美有线电视台中跃居第二位。

二、电视科教节目制作传播的难点

第一,收视节目方面,在争夺眼球的时代,观众的时间资源相对短缺,科教节目作为电视众多表现形式中的一种,被关注的比例相对较少,竞争力较弱。

第二,收视行为方面,观众主要选择收看娱乐、资讯类节目,而没有养成定期收看科教电视节目的收视习惯,且观众对待科教电视节目多持实用主义态度。

第三,收视媒体方面,观众非常容易被新媒体分流。新媒体的普及对电视造成了冲击,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扩大。如何认识媒体竞争环境,如何应对变化,是科技节目创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电视节目是面向大众传播的,科学传播的对象也是大众,因此要想使科学节目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科教节目的制作人员应当转变心态,克服过去单向灌输的模式,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制作节目。对于中国电视科教节目来说,要想促进科学的传播,不仅要增加节目的播出数量,更要改进节目的传播艺术,提高节目的质量,使大众真正接受传播的内容。

(武汉电视台)

上一篇:“光的反射”作图指导 下一篇:谈谈乐器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