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脊椎结核的CT表现及鉴别

时间:2022-10-01 01:46:47

脊柱结核大多为继发感染,原发灶95%以上在胸部。脊柱结核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率最多,30岁以上成人少见,所有脊椎均可受累。以腰椎为多见,胸椎次之,胸腰段占第三位,颈椎和骶椎较少见。认为CT检查对于病变的早期诊断、定性诊断、椎管内受侵情况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比常规X线提供更多信息。CT的问世彻底解决了该病的诊断问题,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的使用,对于患者的早期发现、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CT的应用可以将病理解剖图清晰的显示,这就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依据。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CT表现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6-5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6岁。绝大多数患者同时有肺结核,以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为主要症状就诊,常合并胸背部疼痛、出现脊椎活动障碍、脊柱后突畸形等症状。其中腰椎21例,胸椎6例,胸腰段4例,骶椎1例,多椎体骨质破坏27例,单椎体骨质破坏5例,伴附件破坏3例。

1.2 扫描方法:本组32例患者,采用GE-BrightSpeed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层距5mm连续扫描,应参照X线平片及CT定位像,扫描范围应尽量大,上下应包含邻近2个正常椎体以上。扫描图像取骨窗和软组织窗摄片,必要时作椎体三维重建。

2.结果

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消失或狭窄、周围软组织肿胀(脓肿形成)、脊柱后突畸形。本组32例患者,其中腰椎21例,胸椎6例,胸腰段4例,骶椎1例,多椎体骨质破坏26例,单椎体骨质破坏5例,伴附件破坏3例。有22例椎体呈溶骨性骨质破坏;9例椎体破坏区呈斑片状、条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楚;椎旁脓肿形成22例;有26例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是脊柱结核的典型表现。12例累及椎管,硬膜囊及神经根显示不清;3例椎弓根骨质破坏。本组32例病例,X线平片有3例正常。

3.讨论

脊柱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部分患者可无肺结核症状,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传播可至全身,传播至脊椎引起脊椎感染。脊椎血运多为终末支,椎体间为无血液循环的软骨盘,故脊柱结核以边缘型、中央型多见。实际上人体任何部位的骨骼都可以得结核,脊柱部位的结核大约占到50%,其他的比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很多关节也都可以感染结核。常规的X线正侧位平片大都能明确诊断,但其也有局限性。CT检查能早期发现细微的骨骼改变以及脓肿的范围,还可以显示椎间盘、椎管的情况。对常规X线摄片不易获得满意影像的部位更有价值。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如椎旁扩大阴影中,有钙化灶或小骨碎片时,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CT的应用尤其是HRCT的临床使用,对于患者早期发现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9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证明,CT为早期诊断和形式辨别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此外,针对临床用药治疗方面,CT也起到了很好的药效评估作用。通过CT表现可以使我们清晰的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便于医生及时为患者调整用药剂量及用药种类。综上所述,CT对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想更好的发挥CT的作用,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逐渐积累经验,对CT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日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笔者认为脊椎结核可以通过CT表现进行鉴别,一旦原发病灶原因不明者可以通过CT增强扫描,必要时可以通过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或MRI扫描进行诊断,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鉴别诊断:

椎体压缩性骨折:CT可以充分显示脊柱骨折的类型、骨折片移位情况、椎管变形和狭窄等。转移瘤常侵犯多个椎体及附件,病变首先破坏椎弓根及椎体后部,可成跳跃性,常可发现原发肿瘤;脊椎化脓性骨髓炎:发病2个月后出现骨质增生硬化,附件受累的发生率较高。

参考文献

[1] 侯荣林,荣阳,李兆丰,陈婷婷,邹学广.肺癌脊椎结核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35).

[2] 徐进,李立波,孟庆娟.脊椎结核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药导报,2010(31).

[3] 朱钧.脊椎结核57例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

[4] 高保军.脊椎结核的CT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08(10).

[5] 左元明.肺癌脊椎结核32例的CT表现特征[J].右江医学,2008(06).

上一篇:中医药治疗癌症疼痛的应用概况 下一篇:术中超声在颅内微小病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