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学科施行案例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10-01 11:37:08

中职学校会计学科施行案例教学的探索

摘 要: 中职学校会计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培养有一定会计职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按照教学要求,在中职学校会计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探索施行,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会计学科 案例教学

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不高,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某些理论课的内容与讲授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教师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案例,让学生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是案例教学。我们适当使用,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企业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我预先模拟打印出各种票据和结算清单,把学生分成四组,轮流担任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银行和收款单位开户银行,分别以李姓建筑公司的钢材、石灰、砂石、各种装修材料、运输成本、土地费用、器械购置和工资支出的账目输入,进行结算;将某电器商行的各类电器进货账目输入,进行结算;以县硅钢厂的硅石、废钢、电力、煤炭进货和工资付出账目输入进行结算;以某景区的房舍建设、道路交通开设、旅游景点设施的工、料费用、门票收入、向外发包收入和工资支出作为输入账目进行结算,等等,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优点如下:

1.案例教学提供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会计教学的不同阶段,适时运用案例,有利于学生通过具体实际现象尽快掌握抽象的会计学原理,并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2.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与学习主动性。理论教学更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案例教学施行中,不但便于解释会计准则和制度,还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学会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上例教学中,学生就提出“税收问题怎么办?”“能否得到扶贫开发的低息贷款?”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类型

1.案例讲授法。教师在授课中,根据授课内容和目的,通过对案例进行简单必要的讲解,继而深入剖析,从中揭示比较深刻的规律。如本县有一家惠泽龙酒业公司,利用本县制、酿黄酒的技术优势进行小规模经营,盈利有限。后来,获得政府的扶持,引入资金;利用本县的“惠泽和尚变龙”的传说,推出“惠泽龙”品牌注册商标,进行多方位促销,扩大规模,提高品位,进行精包装,提高价位,促使企业迅速发展。通过其资金的融入与支付运转进行分析,学生悟出政策的支持和经营者胆识谋略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2.案例讨论法。讲授完课程的某一主要章节,为了加强、巩固、检测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如本县原有一家茂记玩具厂是小微企业。业主老周原在江西办厂,略有盈余。因福建濒海,出口更方便,所以2003年携资回县办厂,最初几年还过得去,但2008年后,每况愈下,终至倒闭。我与学生一起对2004年到2009年茂记玩具厂的材料采购、工艺流程、包装运输、出口退税等环节的资金出入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不难得出结论:该厂倒闭的直接原因是工人工资提高和出口价格贬抑,根本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

3.案例模拟法。即由学生充当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景。中职学校学生生性活泼,这样的角色模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不但在快乐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县是全国食用菌生产的创始县之一。三十余年来,我县各村分别栽种香菇、蘑菇、银耳、木耳等十多种食用菌和药用菌。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对该项生产非常熟悉,有的还亲自参与过种植流程。基于此,把学生按城乡搭配,进行分组,回家采集数据,建立账册,按食用菌的品种进行分类测算,让学生讨论后评出最佳菌类种植品种。

4.现场案例法。教师为配合讲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领域现场组织教学或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财会工作情境。如带领学生到企业的各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分析业务流程,讲解经纪业务的处理方法,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流程有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如我县景区某宾馆兼营住宿、饮食、零售,经营者是我亲戚。假日,学生邀我一同游景区。我想借此对宾馆经营状况进行评估,预嘱学生做好记录的准备。我询问有关宾馆经营的各种收支情况,学生记录,并考察了宾馆的各种设施。返校后,让学生分析业务流程,并讨论改进管理的措施与拓展业务的办法。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盲目堆积案例。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在授课中穿插很多案例,以免造成本末倒置。

2.使用的案例要注意时效性。案例教学与综合理论教学应从时间和内容上保持一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案例关系有明确的整体认识,从而有利于思维拓展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3.精选案例,所选案例简单肤浅或纷繁冗杂,都不能取得应有效果。因此,案例教学的案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1)典型性。一个适用的案例应当能够代表该行业的背景特点,能够涵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反映基本的教学原理。(2)注意案例的适宜性。案例太简单,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太难,可能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不易接受。(3)有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不能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中,教师只应起主导作用,要使学生主动参加,不能让学生置身事外,看热闹。

5.案例的选择内容要健康,坚持正面教育学生。如隐含造假账或违反财会制度的案例,若在教学中涉及此类案例,则会影响学生将来的职业道德。

6.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案例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学生的准备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课前布置案例,让学生预习,并明确提出要求,使学生有足够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充分酝酿,互相探讨,带着问题上课,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角色的转变。允许学生分析得出各种结论,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1.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可将一次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讲授课程的理论知识,第二阶段针对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例如:股票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买方和卖方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当学生讨论较成熟时,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如“股票到期分红时,双方该如何处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给予适当提示,加以引导,使教学更具针对性。第三阶段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应重点进行归纳,予以点评。例如:在材料采购的案例中,对采购成本的计算和是否按时入库入账,学生考虑可能不周全,教师应该罗列出学生没有考虑的几种情况。由于学生充分进行了思考,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概念,因此学习针对性更强。

2.电教式的教学方式。把案例内容制成课件,把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演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和掌握。电教式教学案例要尽可能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

以某工厂购进原材料为例,案例内容包括:业务洽谈签订合同;商品验收入库;凭证的填制及传递;办理货款结算;财会人员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和记账的过程等。通过搜集各种案例视听、录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增强案例的生动性和直观。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案例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毕业后就业上岗,很快就适应了财会业务工作。据他们就业后反馈:在校学习期间,从案例教学中获得了许多实践知识,就业上岗后,处理业务得心应手。企业主管对他们的适应能力表示赞许。

案例教学虽有很多优点,但因为中职学校还存在案例教学资源不足、教师调控能力单薄和硬软件配套设施有限等实际问题,所以会计学教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罗小敏.浅谈会计教学组织方法.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6).

[2]陈涵.中专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索.文教资料,2007(6).

上一篇:管理和技术双重创新的节能减排模式 下一篇:在中原大地书写“绿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