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确定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的地点和时间

时间:2022-10-01 11:33:34

合理确定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的地点和时间

摘 要:“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对实践能力要求高,要发挥综合实训巨大作用,必须合理确定实训地点和实训时间。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综合实训 地点 时间 确定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95-0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建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综合实训对于“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要真正发挥出综合实训的巨大作用的关键是实训地点的选择和实训时间的合理确定。1 测量实训的目的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测量实习是在学习建筑工程测量理论知识并完成相应的实验以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通过测量实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作一次系统性的实践,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较熟练地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施测、计算、地形图绘制以及测设等基本技能,提高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2 综合实训的重要作用(1)掌握主要测量仪器的使用。(2)掌握角度、高差、坐标等要素的测量方法。(3)掌握水准测量、导线测量、施工放样、控制点加密等基本技能。(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训的主要的内容(1)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使用。(2)水准测量、导线测量、碎部测量、点位放样、坡度线放样等项目的施测。(3)闭(附)合水准、闭(附)合导线计算及坐标正反算。(4)图件的整饰。4 实习时间的确定由于内容繁多,没有一定的时间,参与实习的学生很难完成实习内容,更不用说相关技能。总结十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实习时间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使综合实习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具体安排如下。(1)仪器熟悉:3天。由于多数学校的测绘仪器相对于学生数量都不多,导致平时课堂训练中大家操作仪器的时间较短,熟悉程度掌握不够,在实习前期必须让大家熟悉掌握各种仪器的安置、操作、读数等技能,以利于后期实习的开展。(2)水准测量:5天。用四等水准测量完成闭合水准路线和符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和计算(3)地形测量:12天。包括导线测量4天、碎部测量6天、碎部测量的查缺补漏2天,整过过程必须完成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的内外业全部工作。(4)点位放样、坡度线及放样:4天。包括点位放样1天,坡度线和圆曲线放样2天。以上共计24天,一般情况下一个月的工作日为22天,也就是说加上周末,前后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事实上,更多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天气、返工等因素导致实习期间的周末都必须利用起来才勉强能够完成实习内容。所以一个月是综合实训的时间的最低要求。5 选择合适的实习地点由于测量实习在安排上实行任务管理,并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安排工作。每一个实习项目有小组自行安排,实习期间每天开工时间和返回时间都由各小组自行决定,指导教师只负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实习区域的情况越复杂,出现的问题越多,对学生的锻炼越大,实习的效果。所以综合实训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除了足够的时间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地点。实习场地的选择不能囿于校园内部,因为校园内往往地物种类单一、数量少、地物多、地貌类型少,不具有一般性,与生产一线的具体情况脱节。一定要选取地物种类丰富、地貌类型多、地形变化大,与生产实际接近的区域作为实习场所,使实习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生产一线的测绘业务。6 实训报告撰写内容参考(1)实习的目的。(2)实习的组织准备。(3)实习的仪器和工具。(4)实习的技术要求。(5)实习的过程。(6)实习的数据处理。(7)实习的心得体会。7 实训考核与平分(1)出勤率—— 按时出工和收工,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2)测量认真,能思考问题,主动肯干,不懒散。(3)请假超过两天者(包括事假病假)实习无成绩。(4)评分依据—— 实习成果的质量,实习考查成绩,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实习纪律等综合评分。8 结语总之,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的地点和时间能够使综合实训在训练学生各项技能和能力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建筑一线的生产过程,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就业率。参考文献[1] 高辉,塔莉,李想.高职《测量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2):80-81.[2] 刘弘,马杰,李贞霞,等.测量学实践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J].中国商界(上),2010(4):172.

上一篇:机械工程专业《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 下一篇: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协会的组织与实施经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