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

时间:2022-10-01 11:18:22

谈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既使学生身体各器官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施以条件负荷。

练习密度、数量、强度、时间和完成质量,在体育课中决定了运动量的大小。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大小要和学生的基本条件相适应,运动负荷过小达不到练习的效果,也不利于运动技能的提高,尔运动负荷过大,则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伤害。

体育课中,一般用每分钟平均脉搏来衡量运动负荷的大小,但由于心率的测量较麻烦,一般在体育课的实际教学时,常用观察法,主要从学生的面色、呼吸、出汗量、联系积极性来观察。如学生出现面色发红,出汗量较多呼吸幅度显著加大、运动不稳、精神不集中等现象,为运动负荷过大的反应,应减少运动量。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的不同部分各不相同,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循序渐进,从课的开始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课的结束又逐步减少运动负荷.

一、在课的准备部分,运动负荷宜小,主要是预先提高身体机能的练习,目的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整个身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解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克服内脏器官惰性,并且使体温升高,减少肌肉和韧带的粘滞性,增加关节灵活性和活动幅度,防止运动损伤发生,在该部分中可让学生做短距离的慢跑、徒手操、队列队形练习,及活动量不大的练习等,使学生很快进入运动状态。

二、在课的基本部分。不要让学生长时间保持高的负荷,这样容易导致负荷过度。因此,负荷的增加要有起有伏,有节奏的逐步加大运动负荷。例如:在做原地高抬腿练习中,第一组练习可让学生做30次,第二组可适当加大负荷做35次,在做第三组时,就应减少为25---30次,不要让运动负荷直线上升 ,第四组在加大负荷。要注意,每组做完后要让学生做放松性休息,再继续进行。再课的中后部分运动负荷达到最大。这样才能使学生机体得到最大限度练习,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

另外,该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部分,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好,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关键,是要保证一定的练习次数和时间,每次课练习的次数、时间与教材的特点、学生的人数、场地、器材的数量、组织与教法等方面有关,需要教师善于利用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练习,在保证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的同时,还应注意练习与休息的合理交替。一般来说,练习的时间长,强度大,练习后休息的时间也应多些。不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片面强调提高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是不利于增强学生体质的。

三、在课的结束部分,一般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和活跃身心的练习。如:轻松自然的走步、徒手的放松练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比较缓和的活动性游戏、默念放松练习。也可利用配乐放松,让学生在乐曲中练习,既达到放松消除疲劳的目的,又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使人体在优美的乐曲和舞姿中结束全课。

总之,在体育课的进行中,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调节课的运动负荷。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的各部分,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规律,不断调节控制运动负荷的大小,以求达到最佳练习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汤阴县瓦岗乡龙虎学校)

上一篇:搞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下一篇:浅谈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展开初中语文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