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

时间:2022-10-01 10:26:04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此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对于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现行的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如何体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学科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当然是数学课堂教学。

要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要真心实意按照国家要求,主动积极地把研究性学习贯彻到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去,把这种思想,这种精神贯彻到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全过程,真正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意识和生命活力得到全面拓展,真正把学生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班集体充满成长气息,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智慧挑战,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要正确处理好数学学科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几个关键点

在数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这是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也是课程价值所在。

学生自主,指的是学生个人或学生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在征求各种意见之后,由自己来决定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研究结果表达和展示形式等;学生能积极思维,围绕一定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有理有据的回答,能自己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数据并做出可靠与否的评价;学生能够承担他自己决定的事情,认真负责地将这些事情做好。

教师指导,从内容上看,要求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把指导学生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帮助学生发现可能陷入的困境上。从程度上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点到为止”,不要代为解释,不要越俎代庖,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2.问题意识和问题知识

研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认定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口。围绕这一能力的培养,学校和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学校和教师更多的工作还在后面:它要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提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提问,敢于提问;抓住学生霎那间的灵感,帮助学生思考如何以这个课题为基础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完全不是问题意识的培养者。当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活用”教师提供的有关问题发现的知识,这种“活用”就是一种我们所说的让他终身受用的智慧。

3.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

收集信息,指的是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熟练掌握各种获取信息的工具,对所需信息的指向比较明确。

处理信息,则是指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概括并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炼出别人通常所没有想到的观点。

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各有自己的价值,它们完全可以建立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对学生发生作用。学科教学中的所传授的知识和形成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材料,学科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拓展和延伸;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所形成的能力、所得到的信息和新知识又可以很自然地迁移到学科教学中。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初中化学多种媒体教学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注重动态生成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