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名嘴胡一虎:扬帆路上

时间:2022-10-01 09:52:40

起步在台湾,立足在香港,纵横在内地。胡一虎的经历并非不可复制,但时代给他的机遇却是独一无二的。

起步在台湾,立足在香港,纵横在内地。胡一虎的经历并非不可复制,但时代给他的机遇却是独一无二的。胡一虎自己也说,台湾很多优秀的主持人因为没有机会来内地,所以思维保持在原地。打开了视野的胡一虎节目做得风生水起,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在第50届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上,他更是获得了最佳新闻主持人奖。

在观众眼里,胡一虎始终以一个“新华人”的姿态活跃在电视荧屏上,如果说港台和内地的文化交融是这个大时代的发展趋势,那么胡一虎无疑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正如他自己的目标是搭建港台和内地沟通和交流的桥梁那样,内地、香港、台湾,脚踏三只“船”的胡一虎已经扬帆在路上。

记者的“五个手指”理论

“当碰到别人拿乱石砸你的时候,你要把它看成那是在帮你,你要摸着石头过河,等你熬过来就会发现,其实这些石头是成就你的。绊脚石最后成了垫脚石。”

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胡一虎琢磨出了“五个手指”的理论――刚开始作为传媒界新人,跷起大拇指,觉得自己很棒;接下去开始食指大动,指东指西,怀着年轻的梦想,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是打不败的;慢慢地,得到很多掌声、奖项,心里举起一根中指,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了,是人中之龙;当有这个念头的时候,开始走下坡路,观众看到了你的傲气,你的精英心态,看到你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求知精神和专业态度;再往下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从大拇指出发最终要回到小指,要把自己放小,只有这样,才能挖掘真正的受访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面貌。

1991年,从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毕业后,服了两年兵役的胡一虎,从高雄来到台北,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华视(台湾三大电视台之一)任新闻记者。这个在大学三年级时就从六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中视破格录用为节目主持人的年轻人,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地要大干一场。但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

由于当时华视的薪水很高,想加入的人很多,竞争非常激烈。刚入职的新人不管考试成绩多好,都要从最基层的记者做起。每天一大早就出门采访、时刻处于挖新闻的高度警觉中。胡一虎至今对第一次采访记忆犹新。“那次是去采访东门菜市场的大火,一下子烧死13个人,有个女记者看到那样的惨状当场就晕倒了。虽然很惨,但是作为记者,我知道自己不能哭。”胡一虎说,作为新人,很多老记者不愿意去的现场你必须去。但正是经过接触社会最底层、最真实生活场景的磨练,自己才能离一个合格的记者越来越近。“在这样的磨练中,自己的心一方面变得更软了,更了解生命的无常,更有悲悯意识;另一方面变得更硬了,因为你是一名记者,在直播的过程中你必须进入专业状态。”

经过一年多的磨练,胡一虎通过华视主播评核,首次坐上新闻主播台。但是,当又瘦又黑的他结束自己的主播“处女秀”后,因为念错了一个字,听到的却是来自观众的“恶毒”评价:“瘦巴巴的,就像吸食安非他命的样子”。主管也曾把他的稿子丢到地上,并大声呵斥:“第一名的人怎么写出这样的烂稿子!”

面对挫折,胡一虎选择继续前进。他暗自打气:我一定行,我不是那么差,你们误读我了,我一定会证明给你们看。

结果是:他有的作品曾获得华视新闻作品奖;独家采访到南非总统曼德拉;与老布什比尔・盖茨李察・基尔等面对面……在华视的9年,胡一虎曾连续四年当选华视“最佳新闻节目主持人”,曾当选“台湾最受欢迎的十大主播”。

回忆起初入华视的遭遇,胡一虎笑言,那时候就像许三多一样,不抛弃不放弃。“当碰到别人拿乱石砸你的时候,你要把它看成那是在帮你,你要摸着石头过河,等你熬过来就会发现,其实这些石头是成就你的。绊脚石最后成了垫脚石。”同样和许三多一样,这么多年过来,胡一虎始终以一个小记者的心态来做节目,直到现在,他采访时每一个问题都要自己去设计,去准备,“这和别人帮你去准备问题,去写第一个大纲绝对不同。当你拿的是别人的架构,那永远拿的是别人的思想,是拷贝别人,是山寨版别人的思想。”每次和嘉宾沟通他都要自己打电话,有的嘉宾会很奇怪地问:“你没有助理吗?”胡一虎说:“我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小记者。”

在凤凰卫视累得很有价值

“凤凰台的氛围就是要发挥出人的最大潜能,凤凰的文化就是不断使人接受新的挑战,就像是榨汁机,能榨出人的创意和火花”。

谁也没想到,2000年在台湾成绩斐然的胡一虎这个时候却选择了当时创台不久,名不见经传的凤凰卫视。胡一虎说,这是老天爷给他的礼物。其实,那时的胡一虎,有着很多的跳槽机会,有比凤凰卫视薪水更高的,有请他去当台长的,有地理位置离家更近的,但他都没有接受。最后却偏偏选择了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自己一点也不熟悉的凤凰卫视。“当初选择凤凰卫视真的不是一个审慎思考的结果,没有做过一点评估。”回首9年前那次决定自己人生的选择,胡一虎坦言,那不是理性思考反复比较的产物,所有“冲动”都归结为一个字――闯!因为那时候自己才33岁,还年轻;因为资讯台刚创台,自己喜欢“打天下”的感觉;因为自己想在年轻的岁月中能够和一个团队一起成长。

就像胡一虎自己所说,他“看似收敛沉稳的内心里,其实埋藏着一座休眠火山,一夕爆发,就会在顷刻间化为炽烈的熔岩”。富有激情、喜欢幻想的他在世纪之交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舞台。新千年,新公司,新舞台,新观众,新自己。

尽管和华视比起来,当时凤凰卫视在硬件上相差很远。华视有健身房、有可以绕台北采访的直升机,但凤凰一进去就感觉不能抬头挺胸,因为大楼里空气很闷,胡一虎个子高,一抬头可能碰到播报棚上的屋顶。尽管一切荣誉归零,又要像新人一样从头做起,但胡一虎并不后悔,反而由衷地认为,“如果没有进入凤凰,我现在完全是另一种状态,另一种思维,另一个胡一虎。”

在凤凰,胡一虎先后主持过“媒体大拼盘”、“凤凰正点播报”、“凤凰环球播报”、“凤凰午间特快”、“纵横中国”、“凤凰全球连线”、“一虎一席谈”。在不同的节目间腾挪跳跃,他收放自如。“是凤凰的文化造就了我”,胡一虎认为,凤凰台的氛围就是要发挥出人的最大潜能,凤凰的文化就是不断使人接受新的挑战,就像是榨汁机,能榨出人的创意和火花。这么说是有理由的,在台湾,一个人可以做一个节目10年,但是在凤凰,一个节目两三年就要换人。而且一个节目的编导团队也在不断换人,“‘凤凰全球连线’的编辑目前已经是第6拨了。”不同的组合逼着自己不断改变,不断创新。胡一虎一连用三个“很累”形容在凤凰的感觉,但也累得很爽,因为一点点成就别人就能看到;累得有价值,因为所有有影响力的人都是凤凰的观众;累得不虚此行,因为这样丰富的人生没有几人能亲历。

确实,在凤凰资讯台的工作,不仅丰富了胡一虎的人生,也改变了他对自己的看法、对新闻诠释的认知、对两岸关系的解读以及看待未来的方向。他以站在与两岸等距离的香港来看待两岸的变化,见证两岸关系的改变,视野和思维更显宽阔和包容。“是凤凰给了我别人没有的双腿来纵横中国,她给我提供了反思自己不足的镜子,圆规式的衡量方法让我360度地丰富自己。”

“一虎一席谈” 要提供平等表达的平台

“‘一虎一席谈’就是要提供一个平等表达的平台,展示人们最真实的思想。那么,我也要还原自己的本色。不要假装自己懂多少,懂多少就吐多少,不懂就去问。”

“一虎一席谈”是一档以胡一虎名字命名的访谈类节目,并让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关注度。这个节目的成功在于,“让观众眼睛为之一亮,耳朵为之一鸣,脑袋为之一震”,胡一虎说,“一虎一席谈”就是要提供一个平等表达的平台,展示人们最真实的思想。那么,我也要还原自己的本色。不要假装自己懂多少,懂多少就吐多少,不懂就去问。

胡一虎祖籍安徽桐城,父亲是个对中华文化颇有研究的人,母亲是台湾本省人。生长在两种文化交融的家庭中,他从小就善于找到平衡点,这也帮助他在“一虎一席谈”中很好地拿捏住嘉宾发言的“火候”,使得胡一虎在“一虎一席谈”中从容掌控,敏锐亲和。

尽管有时候嘉宾的怒气会冲着他来,他也一样保持着冷静。在一期节目中,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的何祚庥就对他说:“TIGER,你的立场不中立。”当时他很机智地回答:“你可以怀疑皇后的,但你不用怀疑我胡一虎中立的价值。”就这样,现场气氛缓和了下来。

胡一虎说,做这个节目压力很大,每个人丢的球都要接得到,因此每期节目下来舌头都会充个大血泡。但他又对这个节目充满期待,因为它是原生态的,永远不知道节目中会发生什么。“一虎一席谈”主打“所有言论备受尊重”,在平等的前提下,内地不同人群的思想在PK,港台和内地人们的思想在PK,甚至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思想也在PK。主持这个节目也让我自己更加包容,主持完后发现除了观点对立,可能还会有第三种出路。”

胡一虎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我的目标就是搭建内地人间、两岸间、中外间的桥梁。‘一虎一席谈’也是这个目标。”他希望决策者能够通过节目听到来自民间的最真实的声音。面对港台和内地的华人,他最想说的是,珍惜这个大时代,也创造下一个时代。“要感谢这个开明的大时代,正是由于这个开明的大时代,正是由于要走向和解的两岸,才有他施展的舞台,才有那么多话题尖锐的节目。”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文化交融下的主持人,胡一虎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在趟着历史这条河,去向不远的彼岸。

上一篇:报网盈利模式与发展思路新探 下一篇:做好政府和媒体间的桥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