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网络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1 09:12:13

浅探网络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7-02

随着网络多媒体的不断发展、普及,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师,应努力把现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相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中,网络多媒体可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有效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网络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网络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把网络多媒体技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寻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可有效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突破阅读教学的难点。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网络多媒体技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就是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置身作品时代、情境,把握故事情节,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

1.1利用网络多媒体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传统纸质载体的阅读,相对单调,甚至有一些枯燥,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因而导致教学质量底下。在信息时代里,由于网络多媒体信息量大、传输快,且形式多样,如果学生它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所以相对纸质载体有着极大的优势。同时,网络多媒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适当地运用网络多媒体,来补充、丰富阅读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沁园春·雪》一诗的教学,可设计成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

在第一个环节——诵读中:可让学生欣赏笔者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打开课件后,屏幕上展示了与词作相配的古画、摄影图片,配合着古典音乐朗诵,并适时出现动态文字。在这样生动的情境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第二个环节——研读中: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诵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以配图朗诵(有画面、音乐和朗诵),也可以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让学生通过诵读,展示自己对《沁园春·雪》意境的理解把握,这样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五个训练题。

在具体教学中,还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其感兴趣且乐意做的课外作业,如通过网络多媒体查找某位作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作品的主要内容等相关资料。上网,是大多数学生都非常乐意做的事,让学生,以他们乐意的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就比较有兴趣,也就不会对学习任务感到厌烦,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网络多媒体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对象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不再局限于文字语言,还有大量的文外语言、图像、图片。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也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这时,教师应当做好引导工作,如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快速浏览网页内容,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负面内容,尽可能少接触、不接触负面内容。

1.2利用网络多媒体,创设阅读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阅读,使学生产生愤、悱之情,产生阅读的急切感,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往的阅读教学,多采用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相对单一、老旧,缺乏新鲜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网络多媒体下的阅读材料的呈现,则是多样化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网站下载相同的阅读材料,了解不同的观点。如果有兴趣,又有条件的话,可以开设班级QQ群,语文教师及全体学生都加入这一QQ群,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可以在课堂上讲,可以在班级QQ群上讲,也可以只对教师讲或只对某些同学讲,从而使阅读教学的环境有了质的变化,让学生能就某一阅读内容的感受,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且不受空间的限制,还能有效保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更能加快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

如,在讲授小说单元中的《空城计》一文时,课后有一个京剧唱段,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则仅仅是对课文的简单重复,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用多媒体来演示京剧唱段,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了京剧的韵味,而且还可以通过剧中人物的表情、唱腔、动作,帮助同学们理解孔明在城门上,笑容可掬、镇定自若背后所不敢表露的惊慌。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容内容,还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而多得。

1.3利用网络多媒体引导学生研读课外名著,巩固阅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堂内外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阅读相关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呢?具体做法是:每学年,给学生指定一本要阅读的名著,比如初一时,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初二时,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并且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同时还要做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建立《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研读网站(或网页)。《西游记》研读网站内容包括:《西游记》电视剧和《西游记》小说全文,专家研究西游记的论文,网上收集的有关西游记的精彩贴子,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则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传的各方面资料,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漫画,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也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尤其是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互动形式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交流,效果相当的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上一篇:论古筝演奏与审美 下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益尝试——四步导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