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1 09:11:12

清洁生产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清洁生产审核是对企业现在和计划进行的工业生产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是污染物减排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污染预防”思想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清洁生产审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对策。

关键词,清洁生产,审核;问题;研究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愈来愈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困扰。一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使发展难以持久;二是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忽视了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解决的方法只有改变发展模式,从源头全过程考虑,清洁生产审核应运而生。

清洁生产审核是对企业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工业生产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是污染物减排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清洁生产审核是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评价各项环保措施实施效果的工具。

一、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的意义

1,清洁生产审核是企业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清洁生产审核是全过程预防污染思想的集中体现,可从源头有效预防污染的产生,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对企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减轻来自社会的环保压力;另一方面可大幅度减少末端治理的费用,节约生产资金。

2,清洁生产审核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企业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找出物耗、能耗高的环节,在横向对比后,咨询行业专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达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的目标。

3,清洁生产审核是提高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可将“绿色”的信息带给消费者,增加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信赖,起到广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不能充当清洁生产的主体,观念上将清洁生产等同于环保举措。现阶段导致我国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认识缺陷。企业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对清洁生产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观念上认为清洁生产是单纯的环保举措,对清洁生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企业怕增加清洁生产投入而影响企业经济指标、不愿意推行清洁生产工作;有的企业担心清洁生产的介入会打破原有的生产程序和操作习惯,增加管理难度,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重治标,轻治本,还没有转到以预防污染为主的清洁生产上来。企业员工清洁生产意识不强,缺乏清洁生产的原动力,不少人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当成了企业的包袱,有的企业仅把它当作获得“绿色通行证”的权宜之计。

2,清洁生产的非强制性使企业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缺乏推进清洁生产的动力。清洁生产主要是通过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改造来实现的,清洁生产的主体是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推行清洁生产是企业自愿行为。也正是由于清洁生产的非强制性,因而企业没有推行清洁生产的压力。经营性企业为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总是以市场和销售为出发点来安排其生产。虽然清洁生产可给企业带来经济与环境效益,但由于这些效益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不直接与市场和销售关联,不直接体现在财务报告中,致使企业管理者不能清楚地看到清洁生产的效益。

3,清洁生产的融资渠道不畅,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具有十分可观效益的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因资金不足无法实施,从而使清洁生产审核失去意义,资金缺乏成为推行清洁生产的根本障碍。从已经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看,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清洁生产审核阶段,对无费、低费、中费、高费方案实施的选择一般都停留在无费、低费方案上,由于资金渠道不畅、来源不足,清洁生产方案只开花不结果,不能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很好地相结合。

4,缺乏激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优惠政策和管理机制。我国目前还缺乏激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优惠政策和管理机制,缺乏鼓励企业、个人从事清洁生产的激励措施,一些企业开展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技术进步型、环保型、效益型的项目,缺乏资金、减免税、财政等支持;即使国家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却又缺乏具体指导性、全面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不能有效地在实践中实施。没有与清洁生产相匹配的“鼓励性政策”和“有效性政策”,制约了清洁生产审核的推进。

5,缺乏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虽然国内外清洁生产技术、信息得到广泛应用,但我国中小型企业和老企业因其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自主开发能力和采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弱,失去掌握这些技术的机会。

同时,大中型企业也同样存在技术和信息上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当前国内清洁生产服务、咨询、审核等中介机构、科研机构开发清洁生产领域内的技术和信息服务量小,在技术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上滞后现象严重。表现在生产者无法全面了解有关清洁原料、清洁工艺、清洁技术、清洁设备、清洁产品和废物清洁处置利用的供求信息。缺乏选择采用清洁生产的机会,存在着“关起门来搞清洁生产”现象。

三、推进清洁生产审核的对策

1,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培训,转变观念。清洁生产作为一种生产全过程预防污染的新理念,尚未得到社会广泛的了解和认可。人们往往从字面理解,将其等同于清洁文明生产或清洁卫生生产。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其实施效果的不理想。企业是清洁生产的主体,企业能否开展好清洁生产工作,关键是企业领导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和态度,而且整个清洁生产审核过程的各个环节也都离不开企业领导的组织动员和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企业领导的认可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首要条件。因此应强化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启动阶段的培训工作,发挥企业的主体性。可进行以下三类培训:第一类培训,针对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其重点是介绍清洁生产审核的重要性和效益。第二类培训,针对将要在自己的企业中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第三类培训的对象是清洁生产审核师,重点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技巧方面的深入培训。通过培训,使不同层次的领导了解清洁生产的常识、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掌握清洁生产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从而为企业内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研究、制定地方性的与清洁生产审核配套的政策法规。以《清洁生产促进法》为依据,尽快制定地方《清洁生产审核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的产业、技术、财政和税收政策,鼓励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3,加强对清洁生产的指导和服务。制定清洁生产指南,明确清洁生产的方针、原则、主要措施和手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制定各行业清洁生产指南,对不同行业清洁生产给予更具体的指导。

加强清洁生产的服务。一方面,要编制各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规范,明确清洁生产审核的范围、内容、方法、途径和程序;另一方面,要培育一批清洁生产审核技术依托机构,为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和单位提供服务,指导如何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4,加强清洁生产的示范和政策鼓励,调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积极性。要根据不同行业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一定的时限内清洁生产应达到的指标或要求,这个指标应比这个行业的平均水平略高,作为衡量这个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清洁生产的指标。达到清洁生产指标的企业,可以授予清洁生产企业称号,作为该行业清洁生产的示范,带动更多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加强清洁生产的政策鼓励。政府部门要制定鼓励清洁生产的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手段来引导清洁生产的发展。比如税务部门可以对获得清洁生产企业称号的给予税收优惠,未达到清洁生产指标或要求的企业应加倍征收环境税或资源税,以促使这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另外,对实现清洁生产的企业,在原料、能源等价格上给予优惠,或对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定出指标、超过该指标的部分,其价格大幅提高,以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

上一篇:浅析教育教学实践中“以人为本”和谐教育观的... 下一篇: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