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人际关系总体情况调查

时间:2022-10-01 07:58:00

中职生人际关系总体情况调查

摘 要:人际关系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人际关系一旦确立起来就会对人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中职生处于青年初期,人际交往在他们人生中占据的地位逐步加重,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能否顺利走上社会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职 人际关系 调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22-02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所有方面,诸如政治、法律、文化关系。从狭义来说,人际关系仅指人与人之间借助某种交往方式彼此产生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反映的是个人或者群体寻求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心理状态,交往双方社会需求满足的程度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友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友谊的巩固是以人际行为为基石的。通过人际交往中实施的行为,可以修补破损的人际关系和完善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人际行为是一个人的观念、情感的外在表现,调节着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社会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一旦确立起来就会对人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

二、中职生人际关系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石家庄、邢台、承德三座城市中随机选择四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4份,有效率达95.4%。其中男生448名;女生506名;一年级学生312名,二年级学生322名,三年级学生320名。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此量表由郑日昌编制,是关于人际关系困扰的诊断性量表。该量表共有28道题,包括四个维度,即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和异往,在每个维度都有7道陈述性问题,对每道题做“√”或者“×”的回答,画“√”得1分,画“×”不得分,如果人际关系的困扰程度越严重,被试显示得分越高。

经过对量表的内在一致性分析统计,该问卷总量表的α系数达到0.83,显示本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

(三)中职生人际关系研究结果

人际关系调查问卷中,得分越高,困扰程度越大。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往方面0~2分为没有或较少困扰;3~5分为有一定程度困扰;6分及以上为存在较严重困扰。综合人际关系方面0~8分为困扰较少,9~14分为存在一定程度困扰,15~20分为困扰较严重,20分以上为困扰很严重,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

总体来看,中职生人际关系现状堪忧。综合人际关系方面无困扰或有较少困扰的只有48.74%,不足调查人数的一半,有较严重困扰的和很严重困扰的占总数的14.57%。在人际关系的四个维度中,异往和待人接物方面困扰较少,特别是待人接物状况最好,平均分最低,只有1.33分,无困扰或较少困扰人数占总人数的84.38%,说明中职生在这一维度基本不存在困扰问题;在交际交友这一维度上中职生存在的困扰较为严重,无困扰或较少困扰的只有38.47%,较严重困扰的有14.57%。四个维度困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交际交友、与人交谈、异往、待人接物。

三、中职生人际关系偏差的主要表现

在人际关系方面,中职生普遍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家庭关系失和,逆反心理严重。中职生经常会抱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也有的中职生以为个人家庭生活不幸福,感觉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无视父母的存在价值,与父母不断发生矛盾冲突,甚至会产生较严重的行为冲突。师生不信任,本能的抗拒。中职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符合常规,所以总是受到老师的斥责。这些导致他们对老师有一种本能的疏远感甚至是抗拒,把正常的批评当成故意的刁难。在同龄人中,他们希望得到同学、朋友的接纳,希望有属于某个团体的归属感。但是他们不善于处理不同类型的关系。异往出现了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中职生经过了异性疏远期,他们渴望有亲近的异性朋友,期望建立良好的异往关系。但是不能处理好同异性的关系。某职业学校2012年一年来的打架事件,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引起的,女生中的矛盾冲突由恋爱问题引起的比例更大,要占到一半以上。沉溺网络也是其中一个因素,由于上网成瘾的学生长时间不与人群接触,所以在现实中觉得与人无话可说,导致总是情绪低落,使人际关系更加冷漠,从而造成人际情感逐渐淡薄,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交际交友和与人交谈方面困扰严重的原因是中职生是自尊和自卑的结合体。他们渴求外界对自己的肯定,又缺乏自信,于是极度敏感,怕别人议论自己,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变得多疑。本文的研究旨在引起社会重视,从而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喜平.中职学生自我概念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9(26).

[2]欧晓霞.对中职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2009(2).

[3]孙权.中职生人际关系心理问题的调查与辅导策略[J].才智,2008(17).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现状研究 下一篇:遮蔽与解蔽黑格尔自然美理论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