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时间:2022-10-01 07:57:56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在很多人的眼中,数学不外乎就是抽象的定义、单调的公式以及枯燥无味的数字. 很多学生没有兴趣去学,有的甚至“谈数色变”,成为数学课堂中的“配角”. 那么怎样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地去学好数学,并且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呢?针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一、指导学生课前自学

逐步形成求教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自学不仅能提高他们听课的效率,更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不断发展智能的过程,教学中应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在上课前一天布置自学任务,辅以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 学生通过自学提前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能有的放矢地听课,这样他们就能抓住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在听讲时能更好的把握重点,抓住关键,理解问题的实质,把该记的地方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二、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教科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 同时在中学阶段要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能力也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入手,养成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习惯. 这样既可以为教师讲解打下基础,又可以弥补教师讲课不足. 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要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要求,阅读的方式采用“三读”,一是粗读,对课本内容的通读;二是“细读”,对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反复看,仔细看,仔细想;三是“精读”,对每小节知识的重点、难点、来龙去脉、知识结构认真思考. 看会例题、学会分析,是所学数学知识的具体运用. 体现了学以致用,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的思想方法,只有学生看懂了教材,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懂得了定义、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的真实意义,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三、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课堂练习,课外作业或单元测试卷. 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有时学生无法自己识别. 教师对已出现的差错要认真对待,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及时予以纠正,同时要求学生再作一份“错答笔记”,使学生获得一份针对性很强的资料. 平时或考前经常翻阅,就可以避免重犯类似错误。

四、指导学生形象记忆数学公式与定理

在学完因式分解后,指导学生编口诀:因式分解细审题,相同因式先提取;对比套用选公式,二次三项用十字乘;四项以上分成组,分到最后再整理。

在学完合并同类项法则后,我用一个比喻来概括:家中收获的玉米、花生、水稻,不能东一点、西一点,更不能相互混淆,必须加以归类整理。

学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后,指导学生编解决口诀:大大取大者,小小取小者,不大不小中间找,大大小小无法找(无解)。

在涉及三角形的辅助线时,我指导学生编顺口溜:题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可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边中点,连接就成中位线;成比例,证相似,经常要作平行线. 这种方法既总结了知识,又形象生动,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五、指导学生学会探究,逐步形成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数学中难题绝大多数是学生不曾做过的,因为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解这样的难题就是学生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不断探究,寻找答案的过程. 学生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等系列活动,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经过推理与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将这些题分类整理,集中研究,抓住本质,初步掌握解题技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例如:我们学习三角形全等时,课本上总结出SSS,SAS,AAS,ASA以及HL,为什么没有SSA呢?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是成立的?总之,学好数学要以创新为动力,以探究为突破口,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六、指导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对待人生、处理生生、师生之间的矛盾,排除干扰,调节自我的方法. 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正确对待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七、指导学生及时小结,增强记忆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中的小结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并掌握解题规律,能帮助学生记忆. 课内小结可以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后进行,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公式,一个定理之后进行,还可以在解完一类题甚至一道题之后进行. 首先要对本节内容及知识点小结,其次是对解题方法进行小结,最后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这样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学习排忧解难的“服务意识”,真正变“教学”为“导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满足学生的渴求探索的需要,学生就能真正成为数学课堂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上一篇:利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下一篇:浅谈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