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真情、深悟、厚实”的阅读教学课堂

时间:2022-10-01 07:39:09

构建“真情、深悟、厚实”的阅读教学课堂

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最佳渠道。学校语文科组十年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教学改革实践,使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1. 语文课堂是一个生命历经的课堂,而文本是历经生命的土壤,只有带着孩子走进文本,才能感受情的感动、理的感悟。2. 语文学科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只有把朗读、感悟、想象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适当的拓展,提升了情感,丰满了形象,延伸了文本。带着这些思考,我一直努力探索构建“真情、深悟、厚实”的阅读教学课堂。

一、让语文课堂流淌真情

一直以来,真情课堂成为了我校阅读教学的特色。“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感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语文教学要让情感复原,让感情流淌,让语文课堂充溢真情。

1. 教师充满激情,使课堂流淌真情

课堂需要激情,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那么,激情从哪里来?“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先有情,学生才会被激情。在阅读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必须先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要深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地感受课文,进入角色,将文章中的意与自己的情感流露于举手投足之中,洋溢在言辞之间,深入学生心田,润物于无声。这样,对文本的解读无论是品读、启发、点拨、还是想象、拓展,教师才能充满激情。教师的激情还要来自于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才能使我们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使语文课堂流淌真情。

2. 课堂巧设情境,使课堂流淌真情

教师的激情使课堂流淌着真情,情境的创设使课堂激荡着真情。我校从1995年开始进行富有本校特色的语言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利用语文教师语言能力比较强的优势,把语言情境和音乐、画面情境紧紧相融,唤起学生的兴趣,串起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的纽带。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教学,教师首先创设了音乐、画面情境: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然后,创设语言情境: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鱼有多少,你能统计得出来吗?闭上眼睛,现在,我们来到了海里,告诉大家,伸出手,你捉到了什么?此刻,你真正体会到“一半”的含义了吗?语言情境的创设有鲜活的画面为基础,有文本的语言文字做支撑,催开了想象与智慧之光,孩子们情感的体验、思维的火花迸发出异彩和光芒。

二、让语文课堂具有深度

一直以来,深度课堂成为我校阅读教学最高境界的追求。我们追寻文本内在情感的深度,我们追寻学生情感体验、思维品质发展的深度。通过感悟、朗读、想象细品文本,使课堂具有深度

文本是历经生命的土壤,只有潜入文本深刻地感悟,才能让学生在触摸语言,感受语言,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挖掘文本深刻的内涵,使课堂具有深度。潜入文本要通过抓住最能表达作者情感,体现人物形象,感受事物特点等的重点词、句、段,把理解、感悟、想象结合在一起,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品读中想象。

三、让语文课堂走向厚实

一直以来,厚实课堂成为我校阅读教学的永久积淀。在紧紧扣住文本,让学生通过感悟、体会、欣赏、评价与文本不断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教师常常补充鲜活的内容,时时将孩子们的视野引向广阔的天地,使语文课堂走向了厚实。

1. 在文本中生成拓展内容,使课堂因延伸而丰满

在教学设计的后续部分我们可以对文本情感或内容进行延伸,使人物形象因延伸而丰满,使课堂因拓展而厚实。如执教《小珊迪》一课时,在深刻感受了小珊迪美好的内心后,以教师自作的一首诗升华主题:“你就要走了,在那大雪飘飞的冬天,/将带着那双被轧断的双腿,/带着弟弟伤心的眼泪…… /风雪夹杂着低吟,/轻轻地轻轻地哭诉。/你真的走了,在那大雪飘飞的冬天,/带走了瘦弱的身躯,/留下了诚实的心灵。/呼啸的风说:我会把你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纷飞的雪说:我会给孩子们如你般洁净的心灵。” 这种来自于学生身边老师的真情感受怎不震撼学生的心灵?学生也有了一种要说冲动,老师顺势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说话训练:“小珊迪就这样走了,我永远忘不了他,忘不了……”如此适度、适时的巧妙拓展,使小珊迪这个人物的形象在延伸中更加丰满,文本更加厚实起来。

2. 从文本中牵引拓展内容,使课堂因延伸而厚实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可以引领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自主阅读,让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因此,教师要努力从文本中牵引拓展内容,使课堂因延伸而厚实。

上一篇:生本理念下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化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