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1 07:10:59

浅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创造意识 科学精神 创新教学模式 拓展创新空间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阵地,必须在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力求通过课内外教育教学的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总书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通向现代化强国的“独木桥”。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阵地,必须在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力求通过课内外教育教学的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然而现实又使我们在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方面产生了一些困惑。这种现实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等职业学校目前的生源,二是在校学生的教育现状。生源方面,由于学习能力强的高分学生都已被名校录取,高等职业学校只能在所谓的名校后才能录取。在校生的教育现状方面,部分学校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趋向,片面强调专业对口,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面窄,文理相互渗透不够;特别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训练不够,缺乏实践锻炼。诸凡种种,给学校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给国家的教育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为消除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弊端,适应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在高职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职业教育生存的大计,努力将高职学校推上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一、充分认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我国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这种状况如不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会严重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旨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是职业定向后以取得上岗资格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些人才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前沿的生力军。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职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摇篮,必须大力营造学生勤奋学习的氛围,使他们在校期间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学有收获,以期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会创造。

为此,在校期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生就业后自主创新实践的关键。在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及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学术上自由讨论,创新思想火花进发,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一个学术交流更为广泛、学科交叉和渗透更为密切的环境中成长,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加快面向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人文科学教育,使学生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掌握最新的专门知识,参与知识创新活动,学会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本领,培养和锻炼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掌握知识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创造能力是在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信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否认基础知识传授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放弃考不上名高校就无所作为的思想,牢固树立勤奋学习的良好理念,打牢学科知识基础,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行充实的知识储备.为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进发蓄势。

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有关学科进行进一步的整体性归纳,形成基础知识架构。只有使各科的知识、技能形成合理的、便于提取的系统,才有可能加以运用。要处理好基础与专业、文科和理科、知识的广和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掌握好专业的前沿知识,掌握好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这对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都是必要的。

合理知识结构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应该根据外界的变化和自己的条件进行动态调节。调节的依据有二:一是根据自己现在学习的适应性如何,通过反思,不断进行调整。二是根据学生毕业后工作的趋向性及社会发展方向,预测本专业将要进行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储备有用的知识,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合理的知识结构的架构过程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两者相得益彰。

三、重视创造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思想意识,才能有创新的动力。高职学校应重视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在学生中大张旗鼓地开展一场创造的、科学的思想革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要求的动力,它是创造性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学中,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具有迅速、难以抑制的特点。没有创造意识的人不可能产生创造思维并作出发明创造。二要加强对学生品德、意志、情操的教育。

创造激情来源于对事业的强烈追求,而这种追求来源于对未来职业的热爱。没有这种强烈的追求,强烈的意识和深切的爱,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就不可能产生创新的激情。三要重视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不满于现有的知识,对于流行的观念和现成的结论持分析、批判态度。四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别人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或别人认为无价值的信息,抓住稍纵即逝的想法、观念。五要鼓励学生的新想法、新观点,培养学生追根究底、敢于思考、敢于想象、大胆设想的品质。当学生提出一些教师预料不到、超出教材内容或貌似古怪的问题时,不要简单回答或粗暴拒绝,要严格认真地给予回答,或者指导其阅读有关资料。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它是创新的实现空间,没有科学精神,创新就可能失去现实性,同样不可能获得创新的成果。当然,创新精神来源于合理知识体系的吸收、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已显端倪的今天,不能指望教学生终身不变的知识,而应当教会他们一种基本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也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懂得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才能为学生日后自主创新实践的开展打开通道。

四、依据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操作实施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有创见的思维,除具有一般思维的属性外,还具有主动积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等特点。说到底,它是发散和收敛的互补。

创造性思维的特有属性为创造性教学活动提供了科学支撑。所谓创造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来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所采取的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之所以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因为它能形成良好的创造氛围。在创造性教学中教师不仅启发学生创造思维,而且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学生则会以创新为荣,激发创造的热情,从而使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实施创造性教学方法,就是既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新的见解和看法,让他们勇于质疑,敢于提问,自由联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要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潜科学教学。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当面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看到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从而获得各种有益的启发。二是社会探究法。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提出源于社会中的某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开展调查,提出假设,搜集证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整理,从而得出解决某个问题的结论。三是内容不完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把全部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测可能的结论。四是发现问题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后并不中止解题的活动,而是要求学生对所解出的问题适当加以变化、发展,并编写出发展题,然后教师再和学生~道来共同解答发展题。五是角度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就一个问题多地点、多指向、多角度地讲解和启发学生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五、积极拓展创造性实践活动空间

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要创造不仅要善于思考,见地新异,而且要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在人类历史上,大凡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在实践中孕育出来思想的“火花”。高等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通过真刀实枪科学研究和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科学和创新能力。

重视校内学科活动园地的建设。学科活动的重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三者合一。理科类的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好形式,它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亲自操作实践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求新精神和能力可以在这里得到体现。文科类的欣赏课、辩论会等也是学生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验,最终获取真知,提高素质。特别是一些选修课的开设,更是给学生创造了个性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由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发展起来的。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应只囿于课本、只限于课堂,应经常带领学生到大干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到工厂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分析生产工艺的优劣,大胆提出提高生产效率的新设想。到社区去,让学生了解现阶段社区建设的新变化,构想未来社区发展的新蓝图。到军营去,到农村去,让学生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留心观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其实,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创造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技能的提高过程。

总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既取决于客观条件的许可,更依赖于学生主观的努力。作为学校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真正体现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我们再次回味陶行知先生的话语: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上一篇:浅谈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下一篇:浅谈环境化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