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方法

时间:2022-10-01 06:54:04

浅谈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方法

内容摘要:档案修复技术是对档案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档案遇到损害时,采用适当的修复技术可使损失降到最低,甚至可以复原其本来面貌,而国家重点档案以其重要的利用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或历史价值,对国家和民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旦损毁将造成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本文就档案的修复方法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方法

对档案的保护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预防”是防患于未然,通过给档案创造有利于长期保存的外部环境,避免档案损毁事故的发生;而“治”则是遇到档案损毁事故发生时进行“亡羊补牢”,及时采取适当的修复方法,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档案修复的目的是尽可能恢复其本来的面目,延长其保存时间。下面就档案修复技术做以介绍:

1 登记工作

在修复之前,必须对即将修复的档案进行详细的登记,登记时要写清文件的名称、数量、介质、页数、接收日期、接收人、损坏程度、修复要求等,从而使工作责任明确,避免文件的丢失。修复后,应对每件修复的档案进行说明,记录修复方法、修复效果、技术要点等,利于以后的经验总结和修复技术的改进。对于珍贵档案,修复前还应进行拍照留存。

2 鉴定工作

针对不同介质、不同书写方法、不同书写材料、不同损害程度的档案,其修复方法是千差万别。在着手修复前,必须对档案本身的特性进行仔细的鉴定,了解其字迹的成分、纸张的质量、损坏的性质和程度,检查字迹是否耐水浸、纸张的酸度如何。根据鉴定结果,从而确定修复工序和修复方法。

检查字迹的水溶性方法是:在文件的一角有字迹的地方滴入一两滴去酸溶液,让水浸入纸张,然后把一块吸墨纸紧贴到字迹上。如果吸墨纸上出现污斑,就说明该字迹溶解于去酸溶液,否则说明字迹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耐碱性。

检查纸张的酸度,可使用无损测酸计对文件纸张进行检测,比较适宜的酸度范围为7≤PH值≤8.5,若PH值小于7,就应进行去酸处理。也可使用目视的方法测酸,若纸张明显变黄、变脆,则说明酸度较高,应去酸。

3 准备工作

确定修复方法后,需要备齐所有的修复材料和工具,避免因修复中途临时寻找工具或缺少材料导致修复工作中断。为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

3.1 除尘

为避免灰尘在修复过程中沾染在文件上,而在修复后又无法除去的问题,修复前必须对需要修复的文件去除灰尘。文件数量较少时,可采用轻微抖动的办法,必要时应一页页抖动。由于受损档案经常出现韧性降低、变脆的现象,因此严禁用力拍打或甩动。如果文件的数量大,可以除尘器进行除尘。

3.2 消毒

如果发现有被霉菌感染的霉斑或者害虫及其蜕皮、粪便、卵等,一定要进行消毒,否则携带霉菌和害虫的档案将会成为霉菌和虫类的传染媒,不但危机自身,还将扩散到库房其他的档案中。可采用密闭充氮或二氧化碳消毒、臭氧消毒、微波消毒、紫外光照射消毒,或用消毒剂熏蒸消毒等方法。

3.3 去酸

若受损档案的纸张酸性过大,则会使纸张柔韧性变差,严重变脆、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甚至脆裂粉碎,影响档案的长期保存。常用的去酸方法有水溶液去酸法、有机溶剂去酸法、气相去酸法等。

常用的水溶液去酸法操作时,将破损档案浸泡于合适浓度的碳酸氢镁或氢氧化钙溶液中,浸泡约40分钟。取出文件置于吸水纸上晾干,24小时后进行修复处理。此方法既可去酸,也可去污,同时具有修复断裂纤维的作用。

4 修裱工作

修裱是对残破档案进行局部修整和加固的技术方法,从而延长档案保存年限。主要有以下方法:

4.1 托裱法

托裱是对档案载体进行加固的一种技术方法,应用广泛。适用于载体整体强度较差,出现霉烂、脆化、支离破碎现象的档案。分为单面托裱、双面托裱,湿托、干托。单面托裱把托纸托在无字的一面,双面托裱适用于双面有字的档案文件。以单面湿托为例,其操作步骤为:

(1)将垫膜平铺在裱台上,用喷水壶均匀喷水使之潮润、展平。

(2)把文件有字一面朝下,平铺在垫膜上,展平。

(2)用排笔由左向右薄薄刷上一层浆糊。如发现文件上有裂纹要对齐,有洞要补好,并检查有无排笔毛,如有用镊子拿掉。

(3)用左手拿着比文件四周大1.5寸的托纸,右手握住棕刷,从右向左进行排刷。托纸上完后,再用棕刷刷一遍,使文件和托纸紧贴在一起。

(4)把文件和垫膜一起反扣过来,揭去垫膜,在托裱纸的四周除右下角处留有一空隙不刷浆糊外,其它边缘约5mm-10mm处都刷浆糊,然后将托裱纸贴在大墙或绷子上。

(5)文件在绷子或大墙上自然晾干,经过两天即可干燥。一般温度应控制在14℃~24℃、湿度控制在50%~65%之间,否则被托裱的档案文件易生霉或崩裂。然后用竹签从留有的空隙内插入,紧贴绷子向下移动,然后向上。再用两手拿住文件,两端与绷子呈45度角时轻轻揭下。

(6)揭下的文件放在裁纸板上,用裁纸刀技文件规定大小的要求裁齐即可。

如文件字迹遇水溶化,不能使用湿托方法时,可以使用干托。干托是把浆糊刷在托纸上,湿托是把浆糊刷在文件上。根据上托纸的方法把干托分为飞托和腹托。腹托是先把档案纸张反铺在垫膜上,再将刷了浆糊的托纸凉至半干,然后将托纸浆面向下刷平在档案纸张上。

4.2 丝网加固法

蚕丝树脂网是一种新型加固材料,适用于脆弱薄型纸张及纺织文物的加固,尤其适用于两面文字书写或印刷纸破损的档案,也适用于字迹遇水溶化的文件。操作步骤为:

(1)先将加固纸张理平皱折,对好破口处,在破口处加一小条丝网以便连成整体;

(2)在热压机底平面衬上一张垫纸,然后接通电源;

(3)将档案和丝网夹放在两张聚四乙烯薄膜中,后放进热压机中施加轻微压力即可(温度约80℃,时间约15秒钟)。若无热压机,可以用电熨斗代替;

(4)取出档案,揭去薄膜,检查丝网与纸张是否粘贴牢固。如没有粘牢,应进行第二次热压。

档案的反面按同样方法操作,应注意丝网必须平整,网目最好与文字行路垂直;熨斗按顺序熨压,一熨而过;温度应控制在80°C左右,太高对纸有影响,太低则不易粘合。

加固修复方法还有多种,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使用。

5 档案砖的修复

档案在严重受损时,纸张经常会相互粘连,形成类似砖块一样的“纸砖”,称为档案砖。修复档案砖与修复一般档案纸张的主要差别是要将“砖”分散成一页页的纸,然后进行逐页修复。其主要步骤为:

(1)除去灰尘。

(2)软化纸张。须先用水浸泡或蒸气熏,使档案砖湿润软化,纸张恢复柔韧性。

(3)疏松纸张。将档案进行轻轻抖动和翻动,使卷内档案纸张松动,闭合的纸页分离。用竹签轻拨档案纸张边缘,伸进空隙处轻轻移动,将档案整张逐页揭离。

(4)去污、去酸。

(5)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修复。

(6)装订。应尽量按原装订方法进行装订。

6 后记

档案修复工作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需要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要求工作者一丝不苟的对待每一个环节,所以,档案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档案修复工作,积极研究新的方法,为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业蓁 孟云华 周萌,小批量去酸技术简介,《中国档案》2005年第5期

2、孙洪鲁 王宜欣,“北川受损档案”抢救与修复技术,《中国档案》2009年第5期

上一篇:成矿构造系列的基本问题分析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的重大节点(枢纽)“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