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汇生态工程造林技术与效益探究

时间:2022-10-01 06:45:36

森林碳汇生态工程造林技术与效益探究

【摘 要】: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森林碳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森林碳汇生态工程不但有着强大的生态功能,而且还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及外交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国际上也出台了《京都议定书》公约。本文深入探究了森林碳汇生态工程的造林技术及其效益,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更好地改善全球温室效应。

【关键词】:森林碳汇;生态工程;造林技术;效益

【引言】:随着人类活动和工业化的发展,各种丰富的化石燃料资源被深入开采,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排放到了空气之中,再加上森林面积的锐减,致使森林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全球变暖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注重工业减排之外,发展森林碳汇就已经成为人类拯救自身命运的必然选择,森林资源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固碳效益。

1、森林碳汇的概述

大气中的大部分气体都是由地球表面产生并释放出去的,而且这些气体在流动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相互作用,并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而以其他物质形态重新聚集回地球的表面。我们通常把排放物气体的点叫做排放“源”,气体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后,这些新产生的物质就会不断地迁移、聚集到新的地点,我们将这个新地点称为“汇”,而碳汇就是指生态系统中碳的聚集体。

顾名思义,森林碳汇是以森林作为碳的载体。森林碳汇生态工程与一般的造林不同,主要是通过造林和营林措施,对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低效纯松林等碳密度^低的林分进行建设,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碳密度,从而增加森林碳汇、提升生态服务效益。几乎大气中的全部物质,都会历经由“源”到“汇”的循环过程,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循环过程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动态平衡关系,但由于近年来人类的各项生产活动,不注重环境保护,打破了这种平衡,致使大气中一些有害气体含量逐渐增多,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增多直接导致了温室效应,因而发展森林碳汇生态工程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森林碳汇生态工程的造林技术

2.1造林地选择

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在获得碳汇的同时,应该注意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尽量不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并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重点考虑重要性高的生态区和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并依据其重要性和难易程度决定造林顺序。

2.2精挑树种

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建设应优先选择固碳能力强、抗逆性优、生态景观好的树种。荒山荒地造林可选用荷木、樟树、枫香、火力楠等乡土阔叶树种,但要满足各季都有景可赏的要求,就要精心挑选树种。春季观赏树种最易选,如山仓子、广玉兰、刺桐、石榴等;夏季可选火焰树、野牡丹、腊肠树、榕树等;秋季有野漆树、栾树、金蒲桃等;冬季可选择番石榴、朱砂根、阳桃、异木棉等。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色彩不但要丰富,还应搭配协调,树形也要高低错落,动静结合。

2.3建设对象

森林碳汇造林对象主要包括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低效纯松林和低效按树林等。宜林荒山荒地指相对集中连片、适宜造林的无立木林地,疏残林指林木矮小稀疏、生长缓慢、郁闭度低的疏林及残次林分,低效纯松林指生态公益林中生长状况和生态效益较差的松树林,低效按树林则生态和社会效益均较低。

2.4建设类型

碳汇造林的建设类型主要分为人工造林、套种补植、更新改造、封山育林,应该根据建设对象的不同,科学选择合适的建设类型,综合考虑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5实施技术

选择好工程地点后,就要进行林地清理、整地,然后施好基肥,使肥料和土壤充分融合,最后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和树种进行栽植。

2.6封山育林

对于森林碳汇生态林,一般要求 30 年内禁止主伐,为了保护植物生长繁殖,应采用适当的限制措施。对于林地中天然阔叶幼树较多,并且具备自然成林能力的宜林荒山、残次林及纯松林,应该严格执行封山育林措施,从而保障森林质量。

3、森林碳汇生态工程的效益分析

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人类面临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密切关注。森林是地球陆地上最有效的“吸碳器”,对调节大气中碳的动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在缓解全球变暖问题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国际社会正在积极探索森林碳汇效益的更有效评估方法和实现途径,在以前,都是以木材本身作为价值载体的单一经营形式,现在则已经转变为以木材和森林碳汇价值为价值载体的复合经营,从而找到了树木的最佳伐木时间,实现了森林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更充分的发挥出了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

碳汇市场化是未来碳汇工程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且当前碳汇经济的发展已初具模型。在我国,建国初期一直实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就致使森林资源消耗非常巨大,而森林碳汇生态工程的建立就能有效填补了这个巨大的碳汇缺口,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因而该工程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和我国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森林资源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模式,为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经济效益的评估方法也变得更加科学,当前我国已经不但实现了生态上的碳补偿,而且还能在国内外进行交易,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森林碳汇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共同发展。

结语

总之,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要想有效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就要更加注重森林资源的主导作用。我国虽然较早的就已经开展实施森林碳汇生态工程,但在很多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空间变化和循环等方面还需努力探索。在当今森林碳汇市场化不断深入,碳交易日趋频繁的背景下,我国应该在政策、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为碳汇经济提供保障,努力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让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钟惠祥.广东省紫金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技术[J].北京农业,2013(15).

[2]何洁,王全权.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森林碳汇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5:60-62.

[3]周文朋.基于两型社会的湖南森林碳汇市场构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4]薛春泉,杨加志 . 试论广东碳汇林业建设[J].广东林业科技,2014,30(1).

上一篇:森林防火与营林技术预防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连平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及精准提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