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杂技人才的培养与科学训练

时间:2022-10-01 05:37:06

浅谈杂技人才的培养与科学训练

摘要:杂技作为一门古老的肢体表演艺术,中国杂技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夏朝。4000多年以来,杂技是在不断借鉴和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程式和技巧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同时,杂技在体现社会人文精神方面,始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哲学、人文学科的深刻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杂技艺术受到中国古典哲学、民俗学、传统宗教和文化艺术等的影响、制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杂技艺术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可以说一直是从社会学中吸取精神和思想,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借鉴内容和形式的。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杂技艺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杂技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杂技;人才培养;科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70-01

杂技是一门结合体操、音乐和舞蹈以及借助一些特殊的道具所形成的技巧性很强的表演艺术。长期以来杂技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凭借自己多年来实践经验,为杂技艺术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繁荣杂技事业作出了贡献,这是非常可贵的。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教学经验无从积累,不能上升为理论知识。因此自然的教学方法,仍占杂技训练的主导地位,目前杂技人才的培养不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之上,而是维系于教师个人的经验之上,是影响杂技人才培养的一个根本原因。

由于杂技的特殊,所以杂技人才的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因此要完成这种高难的训练,不靠科学训练是不行的。杂技教师应该认识到科学训练的重要性,要敢于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进行借鉴和改革,用新的教学思想和原则来改进教学方法。现在很多杂技团采用体操、舞蹈和杂技有机地结合起来,甚至把芭蕾舞也搬上了杂技的舞台,并受到广泛地赞誉和好评。

其实科学训练是一个早就提出来的老问题。现在谈到出人才,许多人把注意力过多的去关注年龄段的问题上,似乎是年龄越小越好,越小越能出人才,没有从科学训练的命题上去加以重视和解决。当然杂技人才的培养与体操一样需要选择最佳的年龄段,但任何好的苗子都是要靠科学精心栽培才能长成大树,好的杂技人才若没有以科学训练为基础,要想培养出优秀人才是不可能的。历史把杂技艺术推到了今天,观众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今的杂技演员们随着时代变革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因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教师的训练方法也应有较大的改进。我们应当更新观念、加大杂技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力度,尽快使杂技的教学统一规范化。

什么是科学训练呢?所谓科学训练就是要在人才的培养与训练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训练中的问题,把教学与训练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杂技教学面临诸多的问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关于教学内容的改进

现代杂技表演不仅要求演员有高超的技巧,还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表现能力。杂技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的设置应当根据这一培养目标来确定。

在杂技的教学内,应当更多地加入一些其它表演艺术课程。杂技人才的培养应当由技巧型转向表演型,单一型转向复合型,在加强杂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更多地掌握一些其它的艺术表演技能。

传统的杂技训练有很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对美的感受和要求,无论是基本功训练还是节目训练都是纯技巧性的训练,不像其它表演艺术专业从基本功训练就开始始终贯穿了手、眼、身、法、步及各种带有表演性的训练。但杂技教师在教学中很难顾及人体和姿态的美,有时甚至以牺牲这种美来换取技巧和动作的完成。因此,培养出来的演员没有艺术气质。要弥补这种不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要加强横向借鉴,要多设置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表演素质的教学课程,特别是舞蹈课的训练。在我团就有很多学生听不懂音乐踩不准节拍,就是平常舞蹈音乐课训练得少。舞蹈训练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一般姿态问题,更主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表演意识和艺术气质,而后者比前者重要的多。

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培养优秀表演人才的前提条件。作为一个优秀的杂技演员应当是多才多艺的,要让学生广泛接触文学、戏曲、美术、音乐、舞蹈他们能从中吸取营养,以充实和丰富自己。只有知识结构得以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2.关于教学方法的改进

以最快、最好的方法培养出优秀的表演人才是科学训练的核心问题。要做到科学训练,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本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有透彻的分析和了解,用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训练中的问题。好的杂技教师之所以能教出好的学生其原因是有一套比较科学、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内容和训练对象的了解是全面地、立体的能从一般的训练现象中找出问题和原因的所在,并能很好地加以解决。以基本功为例,虽然杂技的基本功内容很多,但训练的要素都基本相同,都是一种人体的体能和技能的训练。如顶功:主要是臂力、腰力、控制力的训练,腰腿功:主要是柔韧和软开度的训练,筋斗:主要是弹跳力、爆发力的训练,体能:主要是力量、素质训练。基本功扎实了能促进节目技巧的发展。因为一般地来讲体能与技能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但一般的杂技教师往往只重视单项的技巧训练,而忽视基本功系统训练,所以出功慢、弊端很多。就训练的规律来看,体能是技能的基础,一个技巧和动作练不好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体能没有达到技能所需的程度和要求,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去硬练一个技巧,必然是功倍事半,容易走弯路。要做到科学训练,从总体上讲要把握好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原则。要根据训练对象的发展需要进行全面地、有计划的系统训练、因循渐进,把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训练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相应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指标;根据不同节目、不同角色训练的需要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针对性原则非常重要,应充分注意这一点。

要使训练科学化,必须首先规范化,杂技的训练方法目前还比较混乱,各行其事,随意性很大。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来执教,有时同一个动作,不同的教师所讲授的要领和方法完全不同,更由于有的教师文化水平低,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比较差,甚至无法准确表达动作的要领到底是什么。这样就必然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使学生对动作的要领理解产生困难,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杂技教师总体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应当集中一定的时间精力进行集体备课。以教师实践经验和体会为基础,集中他们的智慧和成果,把训练内容、方法、要求及各种专业术语统一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案教师参照执行,作为规范训练方法的第一步,可以先从基本功开始进行,因为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基本上都一样,然后再扩大到差异较大的各类节目中。

综上所述,科学训练是一个含意比较广泛的问题,涉及到教学和训练的各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遗憾的是全国目前还没有一所培养杂技师资院校,现在任教的老师大多数都是从舞台上退下来的演员,良莠不齐,差别很大,这些教师虽然有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但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理论知识,面对艺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些新的课题和要求,特别是要进行专业理论研究,就显得力不从心,很难适应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优秀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要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这是当前杂技人才培养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但这样的问题靠一个地区、学校是很难解决的,应当引起国家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只有把杂技教师队伍建设好,才能使杂技的专业教学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中等职校教学管理探究 下一篇:转变教研职能提高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