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

时间:2022-10-01 05:31:44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奠定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认为只要学生手捧书本会念,不出现结巴就算完事。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朗读,让小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朗读技巧与方法,在朗读中感悟情境,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大有益处。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指导朗读。

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朗读时间。

受旧的教学模式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有走出忽视朗读这个误区,还只注重书面表达而忽视口头表达,所以学生的朗读往往被抛在了一边,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朗读能力的高与低无关紧要,因为与各种大小书面考试都无关。说穿了,这种思想是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不负责任的表现。要进一步认识到学生出色的朗读能力,对学好语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他们必须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一人类认识规律来认识世界。学生不朗读,教师就无法掌握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就无从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我们不能因为老师说的多,讲的多,把本应该学生朗读的时间给占用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朗读,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经常地进行练习。

教师要认真地听,仔细地观察,耐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及时纠正学生朗读出现的错误。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语,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得准确,调值读得要“到位”),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尤其是课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和轻声、儿化及“一”“不”“啊”等字的变调、音变,朗读时要能读得正确。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停顿,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时不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停顿,而是把双音节和单音节词语都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而且,由于心理紧张往往用手指指着课文中的字读。有时为了把课文读得连贯流畅,还有把每个字辨认清楚就急于朗读出来。这样,就造成了顿读,读错字、丢字、加字的现象。当他们意识到读错了想要加以改正时,又造成了朗读的中断。例如,有的学生对于单个字的音读得准,但对整篇课文就读不准,还走了调;有的读得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既不连贯,又不流利;有的读得有节奏,读不出感情;有的读得平直拖沓,完全是用手指指着课文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不分轻重缓急,有抑扬顿挫之感。因此,教师在范读时应着重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抑扬顿挫,掌握好感情,区分好语气的轻重缓急等等,要精心地从点滴做起,并适时地给学生创造条件加以训练,如发言、朗读、讲故事、演讲、辩论等,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勉励中给予指正,引导中予以关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一定要让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眼到”指的是眼力。 朗读时眼睛转动要快,读到某处,眼应有所超前地到达某处,否则口眼跟不上;“口到”是指口齿伶俐、字正腔圆,不要拿腔拿调,养成唱读的习惯,这个问题从小学一年级就要注意,一旦形成定势,就很难改变。最重要的是“心到”,是指朗读时学生有意识地让思维活动参与其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朗读时要求做到的以下几点:

边读边想。诵读,不止是动口出声,“想”即“思”。思考的重点首先是作者的用意和词语的基本意思。例如,《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一看题目就应该想到普通的玩,还能有什么名堂,那么究竟玩出了什么名堂呢?看到《想别人有想到的》这篇文章题目,大脑里立即在想究竟是什么出其不意的好方法、好主意是大家都有想到的。这样,自然会对文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认真读下去。思是对文章的感悟不断加深的过程。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

边读边品。品,指品味文章写法上的妙处。例如,读“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段文字把黄色的落叶比作小扇子,扇走了炎热,把枫叶比作邮票,邮来凉爽,多么生动,多么形象,多么富有诗意。读到这里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不觉得要仔细品味。这,就是品。品的过程是体验文美的过程,也是提高审美情趣的过程。

读出形象。以形象感人,是文学作品的突出特征。例如“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朗读这些内容,就要借助想象让作者所描绘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读的时候大脑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想象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将朗读者带进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在给朗读者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发展着朗读者的思维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之法。朗读课理应成为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课型,在朗读课上,教师的作用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读、乐于诵、乐于听、乐于思、乐于记,并且记得快、记得牢、善于用。因此,课堂上教师的启发、点拨、诱导、指导、推动必须适时,适度;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朗读,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上一篇:做学生心灵的创可贴 下一篇:谈谈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