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

时间:2022-10-01 04:47:46

浅谈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

【摘要】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相对新兴的设计范畴,就给排水专业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节水,通过采用多种措施达到节水的目的。国家已经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其中有专门的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的章节。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执行规范,通过对一些项目的实践,在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雨水收集利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类在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破坏,这些破坏正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形成。绿色建筑的主要理念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同时又要兼顾到对于环境将造成的影响。

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设计运营的现行规范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2006)。绿色建筑的设计部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指标: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室内环境质量。自该规范执行以来,通过对于几个项目的实践积累,对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有了一个逐步清晰的了解,对于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以下一些思考。

1 住宅项目绿色建筑设计

1.1 对于达标条款的整体规划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条款分为三类: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必须无条件地全部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其中优选项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优选项的价值较高,其价值在于超出了本专业的范围,当一个住宅项目希望评定绿色三星时,需要各专业共同努力,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9条优选项中的5条,优选项对于每个专业来说都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当其他专业合计只能达到4条时,这一条就是至关重要,以至于极其宝贵。

控制项是所有参评绿色建筑项目都必须满足的,共5条,内容分别是:“4.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4.3.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4.3.3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4.3.4 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4.4.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这5条要求,应该说即使对于每一个普通的设计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相对容易满足要求,均应自觉遵守。

一般项共6条,内容分别是:“4.3.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透水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4.3.7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 饮 用 水 采 用 再 生 水、雨 水 等 非 传 统 水 源;4.3.8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4.3.9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采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4.3.10 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4.3.11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绿色建筑评定分为三个级别,即:一星、二星和三星,三个级别标准依次提高,分别要求满足6条中的3条、4条和5 条。相对而言第1、2、3、5条很容易达到,也就是说一星和二星是比较容易达标的。对于周边有中水厂的项目来说,第4条也很容易满足,也就是说很容易达到三星的要求。反之,对于周边没有再生水厂的项目来说,如果要参评三星建筑就必须满足第6条要求。

优选项只有1条:“4.3.12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这一条对于普通住宅而言,尤其是高层住宅项目,是很难实现的。通常放弃这一条。

1.2 关于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计算

经过对于几个项目的实践发现,多层住宅、小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其达标难度依次增加。多层住宅往往可以很容易达到15%甚至更高,而高层住宅往往很难达到10%的要求。究其原因,高层住宅人数相对较多,尤其在建筑专业需要完成节地指标时,会尽量加大人数,以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不高于15m2的要求,这就给节水指标的完成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1.3 绿化及道路浇洒年平均天数的确定年绿化浇洒天数有几种不同的取值方法,分别是:一年365天、降雨天数需要扣除、降雨日及其前后各1天需要扣除。这三种取值方法各有合理性。一年365天是认为规范中每天用水量定额是考虑了全年平均的;降雨天数需要扣除则认为降雨日就不需要浇洒用水量了;降雨日及前后各1天需要扣除则认为降雨日及其前一天和后一天均不需要浇洒用水量了。应该说这三种取值方法也各有不合理的地方:第一种完全不考虑降雨,不尽合理,毕竟规范没有说明已经考虑了全年综合平均的因素,后两种考虑了降雨但是没有考虑量的问题,降雨日表示日降雨量不少于1.0mm,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1.4条的内容:小区绿化浇灌用水定额可按浇灌面积1.0~3.0L

/(m2・d)计算,即降雨量等于1.0mm时,仅能满足下限1.0L/(m2・d)的要求,如果在进行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时采用了2.0L/(m2・d)的参数(甚至在高层住宅项目中,为了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往往要用到上限3.0L/(m2・d),就存在矛盾了,更不用说降雨日及其前后一天了。

1.4 关于中水系统的设置问题

从大环境来说,不建议此区域住宅小区设置中水回用系统。具体到每一个项目中,中水水源应优先考虑采用城市市政再生水系统。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中水处理设施,主要有以下一些的不利因素:首先,会有产生污染性气味的可能性,对住宅小区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在选址时可以尽量考虑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游,但是选址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排水管网的走向,处理厂需要尽量布置在管网末端,以便最大程度地收集污水,并减少管网长度,所以不满足夏季主导风向下游的概率较大;其次,污水管网系统经济性较差,如果仅收集处理生活排水中的废水部分,而不处理污水部分,则需要在建筑内部采用污废分流的管道系统,室外部分也需要布置两路排水管网,大大增加了管网的造价;如果收集处理全部的生活排水,则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必然大大升高,对于中水处理工艺要求增高。

2 公建项目绿色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的条文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均为12条,主要在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方面有所区别。

公共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相对容易达标,毕竟公共建筑中,人数的指标相对较低,而绿化景观的指标却常常高于住宅,此消彼长,即便是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指标的一般项和优选项均高于住宅项目,仍然容易满足要求,甚至能够超出许多。尤其是办公楼,相对于旅馆和商场等居住建筑和人员密集型场所,其用水定额中,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的拆分,冲厕占60%~66%,这个部分如果再采用雨水回用的话,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往往可以达到60%,甚至更高。

3 结语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设计绿色建筑提供了方向,并制定了目标。在现实的设计过程中,控制项和一般项相对容易满足,尤其当项目周边就有城市再生水处理厂,而且市政再生水管网已开通运营时,我们应自觉地贯彻规范要求,主动完成绿色三星的目标。当不具备再生水使用的条件时,我们应该合理地进行水系统规划,特别是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制定合理的方案,努力达到绿色三星的要求。并且,尽量合理使用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努力提高节水效率,使每一个项目都能体现出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节约水资源,节约能源,担负起一名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上一篇:对绿色建筑暖通设计工作及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下一篇: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