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中如何设计分层性作业

时间:2022-10-01 04:37:32

在数学课中如何设计分层性作业

摘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设计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既能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又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同学,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技巧和本领。

关键词:方法;分层性;作业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56-01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基础好的一会儿就完成了,所以他们没什么兴趣去动脑筋和检验,总是相互之间比谁先做好,谁先给老师批,至于说错个把题也只是一笑而过,认为只是粗心而已,而不良后果不仅仅是这些学生错了个把题,更严重的是他们这种不讲质量只求速度的行为,直接影响了还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的解题心理,他们也想着快点完成,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基础。长期以往,学生就养成求快不求质量的浮躁解题习惯,作业质量无法保证,直接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基础好的,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但这种题对于基础差,能力低的学生来讲,特别是学困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开始偏科,不愿上数学课,数学成绩也会一落千丈。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分层次作业就尤为重要,即让基础生"吃得饱"又让优等生"吃得好"。

那么,如何设计分层次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呢?下面我就结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次作业的尝试"谈几点体会:

1.设置分层次作业的目的

(1)改革作业的设计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研究之路。(2)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设置分层次作业的原则:

(1)课堂作业与课外家庭作业的设计结合起来。(2)层次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3)全员参与性原则。(4)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5)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作业应避免机械化,要力求创造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习与生活联系,培养实践能力。

3.分层次作业设计实施方法:

3.1作业设置多样化,在题量和难度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大的题,学困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而选择基础题或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下面作业,要求学生任选5道以上解答。①86×58+86×42;② 59×28+41×28;③ 301×23;④25×402;⑤125×88;⑥98×101;⑦25×299+258;⑧ 68×103-68×3; ⑨ 999×99 这样的作业,既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3.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把作业设计成基础题、拓展题和聪明题三种。A层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缺乏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做基础题。B层为智力因素较高,但缺乏上进心,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这种学生学习潜力最大,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组学生适合做扩展题。C层的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反映敏捷,接受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组学生适合做聪明题,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当然上述分层只是暂时的相对分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随时进行调整,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补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

3.3在保证基础水平的同时增加个性化作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比如有的学生的口算能力强,有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有的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强,所以我们在保证学生基础水平的同时增加一些个性化的作业,定期进行一些个性化的小竞赛,如:设计数学日记比赛、口算小竞赛、绘图展示等,对每次评比的结果我们都以奖状、奖励小红花、发小奖品等形式进行表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特长,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3.4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理解程度的不同,尝试设计相应的练习,既可以作为自己的课外作业,也可以拿来与其他同学交流共享。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作业进行自批或互批,这样既锻练了学生的检查作业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作业的评价审美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评价。首先对不同层次作业采用不同评价标准,三个层次作业都有相应的优、良、中、差等级,只要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就能达到相应等级。其次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要求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

3.6及时反馈、共同进步。分层是手段,促进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才是目的。因此,分层作业的反馈特别是评估题的反馈,实行统一讲解,即对全班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讲解,讲解的当然不是全部题目,主要是对作业中存在的需要共同了解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使各个层次学生对不是自己层次的作业虽然没有做,但也了解到应注意的问题,并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听懂较难的知识而兴奋,也更促进其提高做作业的层次。

总而言之,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想像能力、实践能力存在个性差异,因此,教师要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既能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又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同学,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技巧和本领。经过精心设计的分层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学习机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了"亲"数学的感觉。

上一篇:浅谈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有效实施 下一篇:在游戏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