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秘书职业意识的渗透

时间:2022-10-01 04:34:02

班级管理中秘书职业意识的渗透

一、为什么要进行秘书职业意识渗透

(一)深化职业认知,增加职业认同

一方面由于全国大部分院校开设了文秘专业,加上中专职校的文秘专业,出现了秘书人才过剩;另一方面,大型企业单位对高级秘书人才的需求很大,却难招到符合条件的高级秘书人才。高级秘书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良好的专业技能素养和强烈的秘书职业意识。把秘书的要求与规范运用到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当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秘书的感性认识,增强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迅速适应具体情境的秘书工作,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二)培养职业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由于高考招生制度的缺陷,当前文秘专业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志愿调剂。他们缺乏对秘书职业的了解,甚至抱有职业偏见,拒绝接受这个岗位。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意识渗透,尤其是把秘书工作真实内涵展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职业自豪感,培养学习兴趣。事实表明,学生一旦接受了这个职业,将以巨大的热情投入专业学习,激发个人的职业潜能,形成优秀的品质,能在具体工作岗位中表现出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精神意志。

(三)打造班级特色,促进班级建设

从社会学角度看,班级尤其是大学班级,是一个以业缘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开展职业意识渗透,本质上是建立班级的统一价值观。特别是秘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班级内部融合凝聚。通过这些建设,形成职业特征鲜明的班级文化,促进班级成长。

二、职业意识渗透的基本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职业意识渗透要有宏观视野,时间上要贯彻高职学习全过程,内容上应包含角色意识渗透、行为意识渗透、技能渗透等多个方面。特别是要细化渗透的点,根据心理学、秘书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制定科学的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循序渐进。二是发展性原则。国内秘书学从20世纪80年代形成,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断有新的理论、观点出现。因此秘书职业意识渗透既要在关注学科、专业的发展,又要紧盯经济新常态下,职业人才市场、一线岗位工作标准变化情况。三是艺术性原则。秘书职业意识渗透要尽力避免空洞的说教,要做到渗透的过程毫无违和感。关键要在选好时间、选准地点,根据对象的个性特点选对正确方式,巧妙、自然地在微风细雨中“润物细无声”,提升效果。

三、秘书职业意识渗透的探索

(一)组织渗透:秘书和秘书工作存在于生活的任何角落

把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管理制度引入到班级管理中。模拟公司组织体系,建立企业化的班级管理体系。班级作为一级公司,各寝室或学习小组作为公司内设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能,班干部作为部门经理。特别要注重行政部门建设,要承担好班级档案、资料整理保管,起草班级文件,协调班干部间的关系等工作职责。通过企业化组织管理,按照公文处理规范建立班级内部行文关系和文件资料建设规范,进一步强化秘书角色意识和工作规范,提高专业技能。

(二)制度渗透:习惯秘书职业的职场游戏规则

班级管理必须制订一定制度作为依据(如《秘书班班级管理章程》)。在制度的制订时,以秘书价值观为制度精神,避免抄袭《高校学生行为规范》等抽象概括的条款,而应该把秘书职业的礼仪、行为、道德、技术等纳入要求,使学生一看便知道该如何做,具有自律性。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方便的利用这些制度来衡量是非,思考问题,明白秘书职业的游戏规则,形成特有的秘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三)文化渗透

把秘书理念植入学生的大脑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单元,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者又是相互交融的。文化渗透要结合文秘专业、职业特点,比如按照企业VI要求,建立专业和班级的VI识别系统。以文秘套装作为班服,树立端庄干练的秘书形象;设计班徽、班训、班旗,提炼众人一致的精神文化;以吴欢章先生的《秘书之歌》为班歌,在班级重大活动时咏唱;创办宣传秘书文化班报。利用一切平台让秘书的理念深入学生大脑。

(四)活动渗透:行动中体验秘书多采世界

积极开展与专业有关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不仅有效的职业意识渗透,还有助于培养文秘专业技能。活动渗透的核心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秘书工作的真实情景以及工作中的喜怒、苦乐、荣辱、胜败情绪,强化秘书角色意识。例如,举办秘书文化节活动,体验秘书工作的意义和光荣,培养责任意识;社区援助活动中,改变以往出板报、搞慰问等传统活动,而是长期支持社区居委会的文秘工作,培养奉献意识。

(五)自我管理渗透:打造高素质秘书团队

自我教育,尤其是学生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按照秘书职业要求,帮助他们逐步培养起秘书工作意识,例如,在工作中要强化:“事前请示,事后汇报”意识;在工作中勤记笔记的习惯,养成海尔“日清日高”的工作习惯。在与同学相处和工作中,形成注重沟通、广泛征求意见的民主意识。率先把优秀的班干部培养成高级秘书人才,打造一个高素质的秘书团队。

四、职业意识渗透引出的思考

(一)班级管理中职业意识渗透对教师素质和角色的要求

教师要在渗透工作中科学定位,找准自我。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在准备教学设计的人从单个教师变为教学团队,将教学竞赛的新理念、新方法有意识的运用在整门课程中,甚至立足于教学改革项目,那不论从技术支撑、经费保障和岗位分工合作各取所长的方面来看,完成教学设计的难度都大大降低,而且从项目中提取出最精华的教学设计去参加教学设计竞赛,所获得的奖项对项目还是一个有力的成果作证,这样就充分发挥出“1+1>2”的功效。值得庆幸的是学校大力推行教学改革,本人的比赛内容就选自本人主持或参与的广西省级教改项目,平时在课堂中实施过多次,既能收集学生上课现场的照片作为说课课件的素材,也能检验教学设计的效果,使得无论是从教法还是教学手段都有了一个过程的积累,从而能够应对这种比赛形式。误区3:竞赛中表演成分居多,对日常教学无意义。诚然,教学竞赛是比赛,更是演说,说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说课人的说课语言和肢体语言影响。同时,比赛最后有几分钟的临场答辩环节,评委的提问有的很尖锐,因为好多评委就是教材的主编。作为说课比赛不仅仅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等,更重要的是说课者怎么精、巧、彩的把它说出来,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站在三尺讲台,说课者其实就是一名演讲者。方便的时候,以职业经验者的身份,对秘书职业意识进行渗透。这要求教师不仅要通晓秘书学的知识理论和市场前沿信息,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当前文秘专业教师普遍是半路出家,因此,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要求。

(二)班级管理中职业意识渗透对外部条件的要求

文秘专业的发展现状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正处于一个发展低谷。高校对文秘专业失去了信心和热情,文秘专业在校领导心目中地位滑坡、受重视程度低、投入少,师资力量缺乏。关键是文秘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影响学校整体发展。理论上文秘专业发展前景良好,现实中秘书就业困难,问题出在教学环节。必须创造有利于文秘专业发展的环境,打造人才核心竞争力。秘书技能和秘书职业意识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两者缺一不可。班级管理中的职业意识渗透往往又伴随着技能的培养、锻炼,技能的培养中也包含着职业意识的渗透。

(三)班级管理中职业意识渗透对学生的主体要求

任何事物发展外因都必须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学生的职业意识也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生活实践形成。在班级管理中的职业意识渗透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自我探索,不仅渗透难度大大增加,效果也一定不理想。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参与职业的兴趣,独立自主地进行文秘专业学习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余红平

上一篇:口腔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下一篇:中医药干预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