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 坚持创新推进贵州新型工业化

时间:2022-10-01 04:27:50

调整结构 坚持创新推进贵州新型工业化

工业化是贵州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也是贵州实现跨越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当前贵州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充分认识现存的问题和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符合省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对实现贵州历史性跨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工业化没有固定模式,我省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还需要从国情省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注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推进现代化。

调整结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以提高集约化水平为目标,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在保持工业增长过程中推动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工业快速发展,提高工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制造业在工业中比重,提高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工业经济中比重,增加就业岗位。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依托优势资源,调整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实现其技术升级。充分发挥好能源、矿产组合优势,在继续做大做强做优能源、优势原材料工业的同时,努力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幅,促进原材料工业向资源型加工制造业转变。瞄准当今世界科技前沿,以民技术为核心,特别是要在信息、装备制造业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逐步形成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名品名牌,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和支持名牌产品加大投入,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巩固提升茅台酒、黄果树烟、老干妈辣椒、赤牌尿素、同济堂中成药等传统和现有名牌,扩大规模、提质增效,提高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品牌知名度,进而做大做强:用现代技术和理念,大力发掘、扶持民族民间原有的都匀毛尖茶、大方漆器等老字号名品名牌的振兴、发展;在我省特色优势产业中再打造、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品牌和一批新的名品名牌。

坚持抓大与扶小、放小结合,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通过整合重组、内聚外扩,加快大中骨干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推进省内企业与东西部及境内外企业的大跨度联合、重组、改制,组建和培育一批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带动效应和产业聚集能力的龙头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坚持放小与扶小结合,充分利用多种社会资源,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就业型、科技型、出口创汇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产品加工型及社会服务型的中小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带动产品、设备和技术的出口,逐步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企业。

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优化所有制结构。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在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领域,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鼓励、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信誉好、发展前景好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组建企业集团。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参股、控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支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和出口导向型非公有制企业。推进乡镇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和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探索各种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优化工业区域布局,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贵阳市为龙头,中心城市为重点,经济建设强县为支撑,调整生产力布局,以开发区、工业园区及城镇功能区为载体,加快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及城镇工业功能区的建设,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引导和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推进跨区域的联合与合作,促进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努力形成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企业集群化、产业规模化、区域特色化的区域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为加快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贵州工业要实现新跨越,就要切实推进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寻求、培育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促进产业创新。通过科学规划和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技术创新和扩大招商引资,寻求新的产业生长点。推进产业创新。通过产业招商或通过政府引导,引进国内外的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引入和培育新的产业和行业。鼓励现有企业向现有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延伸产品链和培育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通过加快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及城镇工业功能区的建设,促进产业的空间集聚并在空间集聚的过程中创造新的产业。鼓励企业通过培养提升核心能力,在培育拓展新的消费群和消费习惯、开辟新的要素资源、开发新产品和新领域、创建名品名牌等方面,实现产业拓展或产业转型。

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技术创新。以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和提高为目标,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围绕我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启动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专项,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改善效益、防治污染和扩大出口,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交流,开展地区间、国际间的科技项目合作,推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深化改革,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合理流动的机制和制度: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继续引导和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改制和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促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推进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工业企业面向市场、自主发展。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发展模式。按照新型工业化求要,围绕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资源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走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推进煤、磷、铝、电、建材等产业的循环组合,规划建设

一批煤化工、磷化工、铝工业、煤电铝一体化等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突出节能减排和节水,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以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为重点,大力实施“521”节能降耗工程,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能源利用监测管理。

大力推动企业管理创新。鼓励和促进企业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采购和营销管理等各项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资金、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咬定目标大力发展贵州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产业,大力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巩固提升能源、原材料、烟酒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医药、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以知识经济、城市经济等为代表的先导产业,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

能源工业要围绕“西电东送”,发挥“水火互补”的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以煤为重点继续加快发展。优势原材料工业要以资源就地增值最大化为重点,着力打造产业链,拓展产业幅,大力推进资源型产业基地建设和经济产业带的形成,坚定不移地发展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促进原材料工业向资源型加工制造业转变。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调整优化结构。在加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努力提质增效。特色食品和以民族药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立足地方及民族特色资源、特有工艺和特有文化传统,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把促进军地企业结合、军品民品结合与大力引进国内外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发展航天航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并重,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重视发展传统制造业作为吸收就业的重要渠道,振兴和发展装备制造业。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贵州装备制造业在全国能占有一席之地。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绿色”和民族文化,通过烟酒工业、医药工业和特色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强势带动,加快轻工业发展。积极发展信息产业、环保产业、动漫产业及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和城市经济。

上一篇:生动诠释执法为民 下一篇:群众有事动嘴 干部负责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