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天地宽

时间:2022-08-18 11:13:38

调整结构天地宽

一座座整齐划一的设施大棚,一个个规模化的高标准养殖小区……兵团职工群众梦寐以求的致富之道呈现在眼前。这正是兵团上下求索,在调整农业结构、促进职工增收方面激起的朵朵浪花。

重新认识脚下土地

马云笑了,在细碎的冬雪里,为自家的富裕,也为了整个团场的兴旺。

立春后,五师八十六团仍持续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空气里裹挟着刺骨的寒冷。八十六团艾家果蔬公司职工、该团设施农业产业协会会长马云,指着远处鳞次栉比的设施大棚,感慨万千――“正是这700多座设施大棚,使八十六团职工的致富渠道越来越宽。”

近年来,该团着力破解城郊“人多地少”的难题,引导职工走出大田,寻找新的增收空间。对更多的职工来说,这意味着重新认识土地,发掘全新的使用价值。

“我一直在琢磨,难道不能种点更值钱的东西?”马云说。2011年之前,马云家种植了100亩棉花。

2011年,马云率先成功走出了一步棋。他在自家大棚试种美国红宝石一号油桃取得成功。从去年开始,他家的大棚油桃进入盛果期。他家产的油桃个大、色艳、爽口,100元只能买15个。

近两年,马云种植的8亩设施大棚,每年可以给他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这相当于棉花价格好的年份,种植100亩棉花的收入!”马云说,像他这样的种植户,在八十六团有200余户。

时光回溯到几年前,八十六团以传统种植业为主。

“人多地少是当时制约八十六团发展的最大瓶颈。”该团职工告诉记者,那时职均耕地不足40亩。

为了从土地中“挤”效益,八十六团第一批设施大棚拔地而起。为解决职工在大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2011年,该团成立了艾家果蔬公司,主要为大棚种植户提供信息、技术指导和服务。

同时,为鼓励职工从种植业转型,八十六团针对建大棚出台了优惠政策:为每个大棚无偿补贴1万元,给每个大棚种植户发放无息贷款1万元。

“草莓大王”郭永敏也在熟悉的土地里刨出了“黄金”。

2月8日,郭永敏正在大棚里忙碌。他种植的反季节草莓已经上市。“春节期间,每公斤草莓零售可以卖到100元。”郭永敏自豪地说。

在郭永敏的大棚里,不仅种有草莓,还有樱桃树、桃树等。这是该团探索实施的立体种植套种方式。

“立体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我们地种得少,劳动强度降低了,经济效益却很可观。”谈起立体种植,郭永敏头头是道。

八十六团的干部职工并没有满足于8亩地上的“自产自销”。

2012年,该团设施农业基地“艾家”果蔬商标、出口资质注册申请成功。马云的油桃和郭永敏的草莓实现了统一技术管理、商标包装、品牌销售,一些职工种植的水果、蔬菜还经阿拉山口口岸、巴克图口岸销往中亚地区。

2013年,八十六团设施农业创产值701万元,实现了大棚种植户人均增收1.8万元。

由于职工对土地有了新的认识,该团种植业加速转型,2万亩土地由传统种植业“转向”果蔬园艺业、设施农业、城郊农业,1万余亩土地由“低产田”变为“精品园”。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五师实现大田劳动力向林果、设施农业等转移1805人,到2015年,全师将从大田转移就业人员4000人。

减棉增畜因地制宜

正当马云、郭永敏在绿意盎然的设施大棚里等待收获的时候,在300公里外的七师一二四团九连的一片胡杨林边,职工郭军正在自家养殖场里忙着给奶牛添加饲料。

郭军养了200多头奶牛,一天能挤1吨多鲜奶,现在的鲜奶收购价格是每公斤4元。“养殖场相当于我家的‘牛银行’。”郭军形象地比喻。

现在,郭军拥有资产400多万元,是一二四团响当当的“牛老板”。

就在8年前,郭军还和大多数七师职工一样,承包着几十亩的棉花地,一年也就挣1万多元。

郭军至今仍记得,8年前,棉花种植业一直是一二四团农业的主导产业。由于团场紧邻天山,种植的棉花时常遭受低温、多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天气的侵袭,棉花生产长期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

出路在哪里?郭军和许多职工一样,不止一次地自问。

2006年,一二四团因地制宜,将发展奶牛养殖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制定了奶牛养殖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此后,畜牧业在该团农业发展中的比重逐年加大。

“我们这里水草丰富,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郭军意识到,发展奶牛养殖业的机遇已经到来。而此时,该团一些头脑灵活的职工已经开始筹建挤奶站,并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一二四团十连是七师有名的奶牛养殖示范连队。该连有两个现代化奶牛养殖小区,几乎每户职工家庭都养奶牛。这个连队过去地薄、草多、职工收入低,如今却成了地肥、牛多、职工收入高的“牛气”连队。

现在,一二四团通过种养结合、能人牵头、股份合作、小区托养及代管的发展方式,使养殖小区“遍地开花”。而在全团,已有上百名职工专门从事奶牛养殖。

目前,一二四团已建成可容纳奶牛3000余头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场1座,养殖小区11个,奶牛存栏数达6600头。一二四团已从一个种植团场转型成为七师的养牛大团。“十二五”末,该团畜牧业产值将达到2.82亿元,实现奶牛存栏1万头。

“龙头”倒逼结构优化

近年来,苗木产业在十二师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

在五一农场的天恒基苗圃基地,天恒基园林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仅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产值4000万元。天恒基园林公司还将成立景观设计和施工团队,形成园林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引领十二师园林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十二师已有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10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家。这些企业为5000户职工家庭搭建起了通向市场的“增收之桥”。

专家表示,引进大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对兵团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带动职工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奶牛养殖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引进大企业是做大做强奶牛养殖业的根本出路。

为此,七师一二四团主动寻求和依托大企业共同发展奶牛养殖业。2012年,该团与年产4万吨饲料的祥盛通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可容纳万头奶牛的现代化奶牛场。

企业的引进,成为一二四团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2013年,该团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过去的不足12%增加到近40%,总资产达到2亿多元,年产值突破1亿元,该团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速。

2013年,兵团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部级和兵团级重点龙头企业由2005年的21家发展到80家。

兵团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带动兵团种植面积840 万亩,牲畜饲养量509万头(只)、禽类饲养量578万只,养殖水域面积10万亩,带动团场职工家庭和农村农户近100万户。

这些“龙头”企业在兵团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职工增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呈倒逼之势,加速兵团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基层期盼 JICENGQIPAN

五师八十一团园艺一连连长 尚新蒙:近年来,八十一团实行“园+田”的经营模式,让职工群众“多条腿”走路。农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同时,管理和技术都要跟上。只有选对目标、找准市场,才能实现团场增效、职工增收。

(陈艳杰)

五师八十八团五连职工 李平平:我和妻子承包了70亩甜菜、50亩小麦,收入达到10万元。农业结构调整既提高了我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又增加了我们的收入,就像给我们上了“双保险”!(丁金良)

九师一团六连职工 李英:这几年,我通过承包大棚,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过得别提多充实快乐!还希望团场能早日成立专门的销售部门,实现种植、销售“一条龙”。(高艳丽)

兵团南北疆各垦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各师、团的农业结构应当怎么调?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现、培育和利用好自身优势,在“特色”上做文章;要突出质量和效益,防止搞规模扩张和数量增加;要依靠科技进步,防止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要以市场为导向,防止盲目调整,调整的结果最终要由市场来检验。

上一篇:苏州古典园林“朴素生态观”理论与实践探索 下一篇:古今敬酒皆有礼,切记饮酒莫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