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问得巧,幼儿学得好

时间:2022-10-01 04:02:31

教师问得巧,幼儿学得好

摘 要 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则激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压制了幼儿质疑的冲动。因而,在语言活动中,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教师 幼儿 语言活动

一、引导性提问的几个方式

(一)正面提问。

所谓的正面提问,就是从正面引导幼儿的思维,或由浅及深,或由具体到抽象地开拓幼儿的思维,也就是正面启发的提问方式。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问,简洁明了,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内容进行粗略的观察,获取显性信息,使幼儿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能抓住主题线索,展开积极的思维。

(二)反面提问 。

有些问题正面启发不能使幼儿开窍,教师不妨从反面启发使幼儿恍然大悟。具体来说就是抛出一个荒谬的观点,或者说出一个错误的答案,先不作否定,然后再步步引导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和观点。

(三)侧面提问。

当幼儿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可以利用两种事物的相同点,通过提问旁敲侧击,启发幼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新事物,或结合幼儿实际生活把问题引入实际生活中去,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四)多向提问。

有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不容易回答,课堂上会出现冷场现象。这时教师可以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从多方面启发幼儿思考,效果会更好。

二、如何有效进行引导性互动提问

师幼互动专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纲要》要求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这种互动中,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

(一)当提问需要抓住故事情节线索、紧扣人物情感线时。

幼儿在看图书时,常常发生的问题是把一张张画页割裂开来,缺乏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教师“提问”应抓住故事情节线索,紧扣主题。如在故事《漂亮的帽子》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鸟妈妈没有了帽子,宝宝就没有房子了,谁会来帮助她呢?”“小兔子怎样帮助鸟妈妈的?”“小兔子没有了帽子,谁会送给她帽子呢?”“鸟妈妈和宝宝送给小兔子的帽子是怎样的?”这些提问一环紧扣一环,有利于帮助幼儿理清故事情节线索,使他们全面、具体地理解故事。

教师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的有效提问,可以较好帮助幼儿把握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比如,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小猴穿鞋》情节的同时,通过“小猴穿上鞋后心里怎么样?”“发生了那么多事后小猴怎么想的?…“为什么小猴要脱掉鞋子?以后它还会再穿鞋子吗?还会再模仿别人吗?”等提问,扣住小猴穿鞋后的自鸣得意,乱模仿别人的种种苦恼,使幼儿通过小猴的切身体会,悟出乱模仿别人不好的道理,从而加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二)当提问需要体现层次性时。

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观察水平,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层层深入,大胆表述,并随时把握幼儿的思维动向,引导幼儿讲得清楚、连贯、完整、有条理,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幼儿的差异是客观存在,怎样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呢?我的做法是:一是根据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尽量使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二是问题设计尽可能开放一些,使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回答。这样,能力强的幼儿可从多方面讲,多讲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则可少讲一些。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辅提问调控引导,使幼儿拓展思路。如《鼹鼠的皮鞋车》活动,要抓住“破皮鞋变成皮鞋车”这条线索,提出适合幼儿能力水平的问题,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形成良性互动。

在第一幅画面中,一只又脏又破的皮鞋特别显眼,活动就从观察这只皮鞋开始。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看到这只皮鞋,你在想什么呢?”幼儿的反应比较活跃,一个说,“这是谁的皮鞋,这么大?”另一个说 “这只皮鞋放在这里有什么用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有几个孩子的讲述偏离了活动主题。这个时候当幼儿的讲述脱离了图片线索时,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这时,我先是对幼儿的回答予以积极的反馈和肯定,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么漂亮的车是谁的呢?”“是用什么做的?”“它是谁做的?”这样就很快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图片中来,然后再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小松鼠看见了,它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小鼹鼠呢,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体会两只小动物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学习用较完整、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述,并引导幼儿细致的观察,正确运用“提、冲、刷、推、按”等动词进行讲述,较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当提问需要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时。

提问要尽量避免过多地用直接提问法。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应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来设计问题。比如,“这幅画讲了些什么?”幼儿可以从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以及背景等各角度观察讲述。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或现成的答案,而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还要将自己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幼儿却能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

由此可见,只有教师提问的巧,幼儿才能答得好。教师若在活动中不善导,不善引,幼儿往往一问三不知,活动也就难免沉闷甚至尴尬了。所以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问与答中尽情地收获知识体验快乐。另外,为了支持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需要,真正做到确实能让每个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我们还需要通过多种互动方式不断来实现提问的价值。 (编辑 郑云东)

上一篇:浅谈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对职工教育培训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