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10-01 03:56:00

浅谈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那么,怎样培养小学数学双语教学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1、学会预习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双语教学中,我教给小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

(1)读一读

课前预习的首先是细读教材,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标出不懂的地方。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先从头到尾地看一遍。要认真看,逐字逐词的阅读理解,在新出现的概念下做上记号,看教科书是怎样解释这些新概念的。如果看不懂,让民族学生看对照词典理解。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打上“?”,以便提出来与同学交流,在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忆一忆

在数学中,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在预习时,寻找与预习的新知有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比如:定理、公式、法则等,然后用旧知来探究新知。如果旧知有模糊或遗忘的地方,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问问老师和同学。这样对不懂的知识加以补习,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过知识,又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做一做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学生只有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所学知识才能不完。。

(4)练一练

学生在预习完例题后,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法,从课后的习题中选择一些和书上例题同等难度的或类似的习题来练一练,如书上的做一做,这样能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正确了,可大大增强学生的预习信心,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如果出现错误,要找出错在什么地方,想想为什么错了,结合例题去改错。如果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讲,认真领悟。

2 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1)比一比。

课堂上比一比,看谁预习得好;每周比一比,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选出预习小能手;每学期比一比,对于预习较好的或者预习有进步的学生,发给他们一些奖品。这样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大的激发“我要预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夸一夸

自信就是成功的一半。比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说:“我看谁是预习的小能手”!检查预习效果时,发现预习得好的学生就在预习本上为他批注: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好孩子!预习得很成功,继续努力!如果发现学生有进步也要及时表扬,比如,预习得真仔细!再多动一下脑筋!你都能当小老师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行!等等,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树立起自信。

二、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我在教学中,培养民族小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1 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2 要培养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

3 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要把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三、培养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数学”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1、让学生大胆的说出来。教师应用鼓励的眼光鼓励学生敢于说,对于怕说的学生要多引导,用眼睛来传达老师期待,常用鼓励的语言来增强怕发言学生的自信心。

2、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清楚。在低段教学中,可以分层次来培养学生说清楚的能力。例如:在8加几的教学中,10个一箱的羽毛球盒里有8个羽毛球,外面还有4个,一共有多少个?第一层可以让学生根据学具边操作边描述。盒里的8个加上外面的2个,就是10个,10个再加外面的2个就是12个。第二层教师用凑十法的板书,引导学生说。第三层,脱离各种模式,利用表象记忆进行思维。

四、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进行提醒,让他们及时进行订正。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下一篇:淮安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困难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