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关注民营经济弱势群体

时间:2022-10-01 01:48:32

应关注民营经济弱势群体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营经济,但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民营经济的两极:明星企业和违法经营的企业,却忽视了规模庞大的中间层次。实际上,处于中间层次的民营经济群体面临着严峻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我们把处于中间层次的民营企业称为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只有解决好民营弱势群体的发展,才能促进民营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一、民营经济弱势群体的概念及特征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或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凋、不合理的概念,也可以泛指所有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方面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看,民营企业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市场环境,二是企业主的素质和能力,三是企业的产品及其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部分民营企业因受到不公平待遇、企业主的经营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产品缺乏创新、质量水平低而不能健康发展,企业趋于微利以致于不能正常经营。因此,我们认为民营经济弱势群体是指失去持续正常发展能力的民营企业群体。

民营经济弱势群体的“弱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维护企业基本权益方面的弱势。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处于市场底层,在企业基本权利受到政府有关执法部门侵犯时,往往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企业管理能力方面的弱势。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大部分是微利型的中小企业,局限于企业主的个人能力,无力提高管理水平。

――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弱势。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大多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依靠模仿生产,粗放经营。

――在获取市场信息方面的弱势。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往往局限于在狭小的区域市场中,没有有利的获取外部市场信息的条件。

二、关注和支持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发展的重大意义

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是一个获取利润最大化的实体,必须遵从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但从社会角度看,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民营经济弱势群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如就业、收入、税收和社会稳定与发展。因此,就不能单纯从企业个体出发,必须把民营经济弱势群体纳入民营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来考虑,必须关注和支持民营经济弱势群体的发展。

民营弱势群体主要分布在中小城镇和农村,是县域民营经济的主体。据第五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私营企业生产或经营场地在中小城市的为34.8%,在镇或乡的为23.7%,在农村的为10.3%,三者合计达到68.8%。同样,据调查,在江浙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县市,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70%到90%,在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县市,最低的也有20%。因此,民营经济弱势群体是和县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实践证明,越是重视民营经济的地方,发展就越快。

民营经济弱势群体是吸收就业、提供收入的生力军。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从业人数3409.3万人。2002年,全国私营企业净增40.67万户,从业人员净增695.44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1100户私营企业诞生和解决了19000多人就业。据第五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分析,在全年雇佣员工中,有90.6%的企业雇佣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占员工总数的20%,并且,实收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被调查企业吸收下岗职工的能力较强。而在农村,由于乡镇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几乎是就业的唯一渠道。可见,帮助民营经济弱势群体的发展,就是维持和扩大就业,就是帮助改革和促进发展。

民营经济弱势群体是国有中小企业、城乡集体企业改革的载体,从民营弱势群体的构成看,有一部分是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企业改制、破产而变成私营企业形成的。民营弱势群体分担了部分改革成本,缓解了社会压力,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与政府环境;另一方面,是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融资等。具体如下:

一是政策待遇不公平。从个体来讲,民营经济弱势群体中的企业规模比较小,投资总额小,利润低,创造的税收也少,往往得不到重视。尽管政府在宣传上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实际上,政府偏爱大企业和大项目。如有的政府为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财政资金,甚至将扶贫款用来支持大企业的发展。而小企业则没有这么幸运,创立企业时政府非常欢迎,创立之后就不管不问了,除非做大了,政府才会“眷顾”。而且,民营弱势群体也是执法部门“寻租”的对象,由于企业影响小,往往对执法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无可奈何。

二是产品同质化,销售范围集中,区域市场内过度竞争。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大多数从事传统行业,行业和地域集中,例如一区一品,一村一色,缺乏创新能力,产品以同质性为主或产品差异间隔很小。从总体上看,市场占有率很高,但具体到单个企业在市场上相对规模分布即市场占有率却很低。这导致企业只是往往与其他企业开展向下的恶性价格竞争,利润越来越低。据第五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分析,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1996年为7.9%,1999年为5%,2001年下降到3.6%。

三是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差。民营经济弱势群体企业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又没有多余的投资研发,企业申请的专利多以外观设计为主,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很少。据“中国民营企业科技含量”调查;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占12.8%、与其他企业共同拥有专利技术占14.9%、购买专利技术占26.2%。比较而言,民营经济弱势群体企业的科技含量就更低了。而且,不少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有不少还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替换下来的破旧设备。

四是管理水平低。民营经济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私营中小企业,家庭化管理是主要模式。当然,在创业初期,家族化管理确实有其优势:家族成员目标利益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凝聚力,能保证企业高效动作。但其弊端也是很多的:一是宗法色彩浓重,以家长意志、家长权威为主,企业没有有效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二是家族成员能力良莠不齐,却都占据重要职位,既不利于科学管理,也不利于吸引人才。

五是融资困难。民营企业融资难,民营经济弱势群体融资就更难了。这导致民营经济弱势群体无力更新设备、扩大规模,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弱势群体的发展。

六是信息渠道狭窄。在市场经济中,没有信息无异于盲人摸象,而这恰恰是民营经济弱势群体的最大弱点。

四、扶持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发展的几点建议

由上文分析可知,任凭民营经济弱势群体的扩大或“弱势”程度的加深,不利于民营经济整体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那么,如何扶持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发展呢?这里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第一,各级政府要落实各种优惠政策,一视同仁。尽管许多地方政府已经从思想上认识到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但偏爱大的民营企业,对民营经济弱势群体企业更多的是口头上的承诺,实际执行往往打折扣。因此,各级政府要优化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发展的平等竞争环境,真正落实公平市场准入政策;真正落实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真正做到公平执法,杜绝乱收费、乱罚款。

第二,政府要加强产业组织指导。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围绕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进行企业整合和产业组织创新,打造优势企业群。通过企业整合和产业组织创新来解决企业间的过度竞争、企业规模偏小和产品差异化不足问题。

第三,完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针对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发展中的融资“瓶颈”,一方面,要深化国有银行体制改革,改变其投入“偏好”;另一方面,要打破国有金融的垄断局面,大力面向民营经济的非国有金融机构,支持组建民营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和社区银行。此外,发展和壮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面向所有民营企业的投资发展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

第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民营企业弱势群体势单力薄,处于弱者地位。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他们创造专业化的服务体系。鼓励和发展各类民间商会、行业协会和贸易协会等组织,发展创业辅导,投资咨询、管理诊断等中介服务,发展培训中心、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和信息服务等为民营弱势群体企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

第五,优化经济园区,建立产业集聚机制。经济园区是发展民营经济的载体,但各地园区建设存在着遍地开花、“小而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要以产业集聚为目标,对那些规模小、布局乱、水平低的经济园区,要坚决加以整顿、撤并和重组,应选择那些产出规模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和竞争优势明显的核心区块,搞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形成一批功能完善、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的经济园区。(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思考 下一篇:地域文化对湖北投资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