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理论对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原则初探

时间:2022-10-01 01:11:08

基于活动理论对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原则初探

【摘 要】本文将从活动理论的研究中,总结基于活动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原则,以期为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活动理论;移动学习;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推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移动通信工具在教学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在进行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能够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和进行协作、游戏等学习活动。可见,移动学习能够有效地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强调自主和个性学习的今天,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了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随着移动通信工具的在教学中应用不断普及,人们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也踏上了新的台阶,产生了一系列深得人心的技术产品,例如“农信通”、“行学一族”等。在对移动学习工具的研究大放异彩的同时,人们对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却很少,尤其对于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方面的文献更是稀缺。

然而,只有学习活动设计得当,学习者才能够在合理的学习任务中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移动学习即将到来的时代里,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成为了当前迫切研究的内容。而本文认为,移动学习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而活动理论以“活动”为研究的逻辑中心,对活动系统中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分析,对学习活动的设计产生了极大的指导意义。所以,本文将从活动理论的研究中,总结基于活动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原则,以期为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一、重视活动层次的设计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系统,具体包括了活动、行为和操作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活动,是目的性层次:活动是以学习者学习的原材料为导向,要达到预定的目标,以主体的目的为驱动的动力,其实现主体是学习个体或学习小组所在群体;第二层是行为,是功能性层次:活动由很多的行为组成,其实现主体是学习个体或小组;第三层是操作,是常规性层次:行为由一系列的操作完成,这些操作是无意识的,且需要一定的条件。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操作均是行为,在经过有意识地努力实践并内化后,行为转化为操作。这样,活动便从划分为行为,最终划分成一系列具体的操作。

在分析移动学习活动的时候,按照活动理论,同样应该从活动、行为和操作三个层次出发,将活动划分为行为,最后细化划分成具体操作。例如,在活动层次中,具体的活动可以设计为是总的活动,注重启发学生的动机和设定目标要求;而在行为层次中,这个总的活动将被拆分为相应的任务,设计的重点摆在创设情境和设计任务步骤;而在操作层次中,主要是准备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说明,例如学习指南、帮助或说明等,这部分需要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只有重视活动的层次设计,才能形成连续不断的活动流,使整个活动系统可行有效。

二、发挥工具的中介作用

活动理论认为,个体或小组、学习原材料和工具共同构成了活动的生产子系统,以达到整个活动系统的意图。进行活动时,学习个体或学习小组需要借助工具与学习原材料进行互动,才能把学习原材料转化为个体或小组所需要的结果。工具只有将学习个体或小组与学习原材料联系在一起,才能让达到活动的目的。而另一方面,移动学习活动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学习活动,其本质在于其所应用的工具――移动通讯工具为移动学习带来了移动性、及时性的特点。所以,在设计移动学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其与学习者和学习原材料之间的联系,让学习者、学习原材料和移动通讯工具形成真正的生产系统以外,还需要注意发挥移动通讯工具的优势。

例如,我们在设计移动学习活动所应用的工具时,在硬件环境设计方面,考虑到手机是学习者比较常用、轻巧、方便的通讯工具,对于概念学习类的学习原材料,应用手机就可以了,但对于作业生成类的学习原材料,由于其对移动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高,就应该选用笔记本电脑作为通讯工具。总之,在设计移动学习活动的工具时,既要考虑学习原材料和学习者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移动工具的特点,才能真正地发挥工具的中介作用。

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活动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执行者。学习者通过有意识的主动建构,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达到对知识内化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者体现了创造性。而在移动学习中,活动的设计应该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首先应该让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意识地主动建构。一个比较有效的建议是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设计让学习者角色扮演,扮演老师进行备课工作,这样的情境使他们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活动,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而另一方面,除了要让学习者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外,还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进行上述扮演老师的活动中,除了必要的讲解和引导以外,还需要根据活动的不断进展而提供合适的资料,在前期学习教学定义的阶段,可以提供学者对教学设计的相关定义作参考,在学习者自己动手进行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则需要提供教学设计过程的模板和几种教学设计的模式作参考,而在任务结束了,学习者进行分享阶段时,教师应该充当为学习者交换成果的角色,协作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共享。

上一篇:图式理念在非英语系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之运用研... 下一篇:当前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工作的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