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

时间:2022-10-01 12:58:37

浅谈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

【摘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开拓创新”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他们的素养如何,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发展和我国技术工人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呼唤、企业对中职教育的期待。文章就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问题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思路。

【关键词】学校;学生;德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69-02

一位企业负责人曾经这样说:“一个中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如果技能不行,企业可以培训;如果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不合格,企业很难培养”。这段话反映了社会对中职德育工作的期待。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他们的素养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发展和我国技术工人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德是基础、是教育的根本。

1 德育教育观念创新

1.1 树立“德育为本”的理念。“教育即德育”,将德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灵魂、根本,确立德育与智体美劳相融合的思想,把德育过程和智体美劳各育过程看作是同一过程。中职教育首先是成人教育,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关心他人和生命的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其次强化教师自身的道德形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本职工作,就要注意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1.2 树立了德育内涵多元化观念。树立德育内涵多元化观念,必须根据适应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形势的需要,发挥学生个人潜能的积极因素,在学生的成就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效率意识、健康心理意识等方面不断拓宽德育内容。

1.3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工作,不能谈到德育工作就认为是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事。只要见有学生违纪行为,无论教师、职员、工人都有责任去教育、跟踪,努力构建一个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新局面,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四位一体。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职工既是施教者,又是示范者,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全校广大学生。

2 德育教育内容创新

2.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些功利化、片面化,把中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中职教育的功能也仅仅理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树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德育教育内容的创新,必须从以人为本出发,注重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国际化意识,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信息能力、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既能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

2.2 抓养成教育,规范行为习惯。一是通过每年新生军训规范学生的规范学生的站、坐、行习惯;二是通过教职工的德育工作、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升华班”学习活动等,增强学生诚实守信、语言文明、仪表仪容端庄和有礼有节的行为意识。三是抓寝室、教室的卫生,通过检查、评比,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观念,养成讲懂文明、讲卫生的习惯。

3 德育教育途径创新

要实现德育目标,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长此以往,便能潜移默化的培养提升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逐渐养成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积极、健康、向上、稳定的道德品质。

3.1 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多渠道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的重要途径。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成立了28个社团组织,每天下午5点—6点,以及周四下午3点20—5点30分作为社团活动时间,并以“社团发现学生特长、健康学生心灵、找回学生自信、增进同学友谊、丰富学生生活”作为社团活动的目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营造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学生的素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有成长的舞台,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让每位学生都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并感受到成功的幸福——我行,我真行!

3.2 实行班、团例会制。每周星期天晚上,班主任组织班、团干部开班级管理会,学生提出本周什么事做得好,什么事要改进,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下周工作要点,怎样落实。班级例会帮助、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管理中的困难、困惑,提高他们的觉悟和管理水平,以此来带动全校学生积极、健康、向上。

3.3 开办“升华班”。由于中职招生的无门槛入学,许多学生的文化基础、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较差,即三差生。我们通过对经常违纪的学生举办“升华班”,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让学生放弃内心的痛苦,快乐生活、快乐学习,通过军训、劳动、谈心、写心得、自我总结,使差生转变学习、生活态度,增强自信,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调动了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4 国学教育。 以国学教育为载体,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唱、读、讲、传”活动培育学生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一是通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尊重师长、善待他人、勤奋朴素、热爱劳动、诚实守信、举止文明;二是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的学习,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湛、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爱国、爱社会、爱学校、爱家、爱同学、爱自己的热情。三是通过廉洁教育使学生明白不管是公、私财物都是社会财富总和,损坏公、私财物等于损坏自己财物的一部分。四是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五是通过书法、美术、民族音乐等比赛,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此产生自豪感,激发其爱国情。

上一篇:浅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下一篇:音乐教学中情感性原则的认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