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桂地艺术小组:生活在别处

时间:2022-09-30 11:49:31

六桂地艺术小组:生活在别处

城市不顾一切地向前发展着,人作为构成城市的物质与精神个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城市在剧烈的变化中越来越像一个暗流涌动的剧场,日复一日地上演一幕幕戏剧。甚或喜悦的、悲伤的,甚或无聊的、荒诞的乃至虚无的,总之,一切不停地发生着,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关于六桂地艺术小组

当下,当代艺术在创作形式上已经几乎没有限制,以个体为主体的艺术家创作也正在受到挑战,艺术家的主体身份在信息全球化和艺术界限不断的突破中被重新定义。海南当代艺术位于中国的边缘艺术区域,海南艺术本身存在的环境似乎决定了艺术家创作环境的边缘化,这也决定了艺术创作思考的特殊性。六桂地艺术小组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由艺术家王小飞于2008年创立,它是这一区域艺术家自由的临时性组合,是以致力于打造多元化的当代艺术为核心的艺术小组。

我们无法选择地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成为某一种社会进程中的消耗品,在当今一切被物化的价值体系的消融下,即使是一种集体弥漫的当代情绪,也被孤零零地悬挂起来,被视而不见。艺术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敏锐的触觉不仅能靠近我们最不易察觉到的内心潜意识,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表达的存在,补充记录着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游走的心绪存在。六桂地艺术小组作为地域性艺术存在的合体,他们将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中国当下的“城市化”进程中。

当下的中国和全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都已经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体的时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度是建立在单一的以资本引进及投入为主体的物质建设基础之上的,建设及资本流转的需要并没有催生教育本身的改革,而是由此肢解涌向城市的人流构成,并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助推器。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物质及精神需求的改变以及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已经使大多数人的内心再也回不到故乡,而选择在城市中“漂”,中国传统意义中“家”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渐解离,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徙打破了原本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秩序,人与家族、自然都仿佛断了联系,从而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所淹没,大部分人的故乡在沦陷。六桂地艺术小组的创始人,艺术家王小飞在其早期的作品中就对生存在城市中“飘客”的生存及心理状态做了自己的体味与揣摩,孤独在这水泥钢筋所制造的场域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没有人会去追寻它的根源。而王小飞的身份也在这个变迁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扮演一个艺术家的角色,他的生活感知与艺术实践发生了微妙的交融。从体制外到体制内,城市发展的旁观者到政策的参与者,微观思考到宏观思考的转换。作为当代艺术家少有的生活阅历,不断地从特殊的现实经历中汲取他创作的灵感,在作为城市发展见证者的同时,艺术家本身的敏锐力也促使他对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思考和感知。

城市不顾一切地向前发展着,人作为构成城市的物质与精神个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城市在剧烈的变化中越来越像一个暗流涌动的剧场,日复一日地上演一幕幕戏剧。甚或喜悦的、悲伤的,甚或无聊的、荒诞的乃至虚无的,总之,一切不停地发生着,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而在城市发展中“漂移”着的这些个体,就像这个剧场中的演员兼道具,自觉不自觉地互相配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角色间的关系也在随着城市拼命向前奔跑的过程中而变得疏离、陌生,但生存状态却前所未有的趋于一致。王小飞在2001年至2003年的作品中就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展示了这种共有的生存状态。无论是那些拖着疲倦起床或睡下的女孩,还是那些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的各色人等,他们成为城市运作链条中的一个齿轮,机械且超负荷的运转使他们麻木不堪,并习惯于这种日常存在的荒诞。停不下来的狂躁使原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共识很快失效,大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精神上的依托,没有归属感和方向感。后来,六桂地的作品试图从这种平庸的场景中去寻找现实的意义,将作品作为城市现实生活的切片,试图重建一种与精神对话的空间,同时也使城市的戏剧性得以强化。

此后一个时期王小飞的作品涉及绘画、装置、影像等,他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城市生活方式的解构上,从而引发观者对城市生存状态的反思,艺术语言也更为含蓄凝练。在经历对城市生活、城市发展、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考后,在目睹时代宏大背景下那些流血与哭泣的细节后,在感知到复杂的社会情境下人性的脆弱与麻木后,王小飞通过体制内的经历找到了创作的切入点,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特殊身份,用艺术去创造“改变”,潜移默化地对这个城市的“发生方式”产生影响,六桂地艺术小组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应运而生。

六桂地艺术小组的最新作品《漂移的城市》系列,集中展现了艺术家们对于现代城市所缔造的生存状态的反思与调侃。《漂移的城市之二》有着对现实城市的冷峻窥视,那些没有情感与精神寄托的城市在钢筋水泥的包裹下冰冷麻木,犹如空中楼阁,城市的生活带不来心灵上的安宁,我们失去了精神家园,“无根”必然“漂移”。城市让这些“漂移”的人没有了对故乡的回望,逐渐丧失了沉静的力量,浮躁不堪,沦落为城市的孤儿,对于未知的将来,在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充满着焦躁与恐惧,难以找到内心的安宁。没有了厚重的精神与文化积淀,城市亦如画面中所呈现的那样:颠倒的城市,充满了物质,却单薄不堪,像一个个浮游的生物。在《漂移的城市 之三》中,六桂地艺术小组干脆对城市的未来做了些许假设,模拟了一种未来城市的可能状态,飞机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道,城市在线性的时间中既支离破碎又可来回穿梭,这种模式似乎更加适应当代商务的需求,生活的意义在画面中变得更加空洞。

“生活在别处“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一句名言,它同海子的那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一样,可以被我们看作一个永远的期待,也同样可以认为是一声绝望而无奈的叹息。巨大的矛盾被统一在生活的过渡之中,无论怎样追寻,生活依然在别处。当我们被卷进时代的浪潮中,大多数的人都别无选择的必须得接受可见或不可见的生活变革,在物欲的横流中要做精神的“突围”变得尤为困难,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在每天沿着既定的冰冷轨道匍匐前进,每天在物欲的浑水中拼命捞取所谓的幸福,最后忘记自己。六桂地艺术小组的艺术探索在感知当下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困惑的同时,也在试图唤起我们对寻找精神归属的一种意识。即使不能逃离,也要保持灵魂的自由,然后去往一个更高的地方审视远处的生活,即使生活在别处,也更有积极的意义。

2012年2月于成都

上一篇:对小学数学教学情景进行优化的三要素分析 下一篇:树尖上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