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

时间:2022-09-30 11:21:48

浅谈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坏账损失不断上升,信用风险居高不下,对此,外贸企业必须提高认识,认真进行资信调查,合理制定信用政策,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督与控制,建立一套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风险防范体系,力争将坏账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 次贷危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对策

从2007年7月份开始,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这场危机不仅导致美国进口商资金链紧张,而且导致大量美国企业破产。由于美国是中国最人的出口国,受其影响,我国外贸企业货款回笼周期已经被拉长,货款设拖欠的情况急剧增加,很多外贸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环帐损失。由于次贷危机的不良影响已波及全球,而且呈不断加剧的趋势,决定了我同外贸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居高不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次贷危机带来的信用风险,是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我国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到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一串触目惊心的数据

2008年4月18日,都市快报报道,一季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受理的报损案件达到112个,涉及金额2200万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倍以上。

2008年6月21日,华夏时报公布了从商务部获得的一组数据,2008年中国出口贸易的

损失预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损失率为5%左右,是发达国家的10到20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公布,上海地区接到投保出口信用险的出口企业申报索赔的比例比2007年同期上升了125%。

新华网济南9月12日电,青岛市外经贸局统计调查显示,美国进口商为缓解其自身的资金压力,纷纷要求我国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信用支持,付款期限从以前的60天至90天延长到交货后120天,甚至150天,拖欠或拒付的情况也有所增加。

2008年10月24日,深圳特区报报道,1至10月份,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深圳分公司共接到各类出口信用风险索赔案30起,比去年同期增长100%,无论案件数量还是案件金额均大幅超过去年同期。

以上数据仅是我国众多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一个缩影,但已足够说明我国外贸企业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找出外贸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或降低信用风险。

二、俄国外贸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资信调视不够

无论什么时候,对海外进口商的资信进行调查,都是防范出口信用风险的首要步骤。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外贸企业对进口商的资信调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对于老客户,过分信任,没有及时更新老客户的信用信息,当老客户信用状况恶化,出现拖欠货款行为,未能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导致坏帐损失;对于新客户,资信调查不够深入,盲目信任;或者做成几笔小额订单之后就失去了戒备之心,大胆出货,最终导致大量坏帐。

(二)没有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日前我国的多数外贸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也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其信用管理工作的职责,由财务部门或者销售部门承担,或者由这两个部门分摊,这样的组织设置不利于实现信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次贷危机之后,国际贸易总体风险迅速升高,这种管理模式就暴露出很大的弊端,不利于外贸企业防范信用风险,减少坏帐损失。

(三)很少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外贸进出口企业、如果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那么,在发生货款被海外进口商拖欠之后,则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从而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但就目前情况来说,甚至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绝大部分出口企业保险意识淡薄,没有购买出口信用保险,这样一来,如果发生收汇风险,也就只能由企业自己承担了。有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涵盖率在20%至30%之间;而在我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我国出口企业总数的3%左右,出口总额中,只有约1%的金额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

三、我国外贸企业防范信用风险的对策

(一)事前控制

1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认真进行资信调查。客户的资信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的安全与否,因此,在与客户发生业务往来之前,首先必须掌握客户的资信状况。对于老客户,要有专人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其经营活动与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以便对其资信等级及时进行调级。而对于新客户或者潜在的客户,则可以通过银行、信用保险机构、驻外商务处、中介机构进行资信调查,获取资信信息,然后再结合客户在业务中的付款情况和信用状况,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按客户的业务量大小对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划分一般客户和重要客户,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客户信用管理档案。

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并定期进行调整。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与重要程度,核定客户的信用额度与信用期限,并制定相应的现金折扣政策、收帐政策;还应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定期对这些政策进行调整。

3,办理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支持出口,保障企业收汇安全的有效手段,外贸企业应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通过投保,出口企业将收汇风险转嫁给信用保险机构,收汇安全性可以大大提高,坏账损失可以大大降低。

(二)事中控制

1,严格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出口方义务,加强货物质量检验,以免给外国进口商拒收货物、拖欠或拒付货款留下把柄。

2,随时更新资信信息,及时调整信用政策。充分利用资信调查,行业内部信息交流、参加展会、拜访客户等方式密切关注海外买家资信动态,及时更改信用交易条件。

3,收集保存好电子邮件、往来函电等资料,尤其是书面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4,每周进行帐龄分析。企业应安排专人负责对应收帐款的帐龄实施实时监控,及时提醒客户付款时间和付款金额。每周编制帐龄分析表,列出每个客户信用期内的应收帐款金额与超过信用期的应收帐款金额,对于超过信用期的应收帐款,还应按一定的时间标准分别列示并将帐龄分析表及时传递给财务、销售等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5,严格控制逾期帐款。对于逾期的应收帐款,一方面要积极实施收款计划,另一方面也要调整供货计划。供货计划的调整主要有三种方式:(1)停止供货;(2)减少供货,采用小批量、快交货的方式,(3)延期交货,待进口商全部或者部分付款后再发货。

6,控制应收帐款总额。在风险较高时期,财务部门应经常监控应收帐款总额,一旦发现应收帐款快速增长,就要伙同相关部门调整信用政策、销售政策,将应收帐款总额调整到合理的水平。

(三)事后控制

1,及时进行货款催收。一旦出现逾期的应收账款,外贸企业就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外商拖欠货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催收。收款计划的实施应遵循收帐成本由低到高的原则,采用邮件、电话催收,专人或专门机构催收,采用法律手段催收等等。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使用如下的方法:一是打电话、发传真等,主要依靠双方的诚信协商解决;二是委托信用管理公司或当地律师行来做,该方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三是通过仲裁,依靠专家裁定,形成具有制约力的裁定;四是诉讼。

2,落实收款责任制,实行奖惩兑现。外贸企业可根据实际收歉情况,对照收款责任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奖励与惩罚。

3,向信用保险机构申请索赔。当发生出口货款被拖欠之后,出口企业应根据信用保险条款的规定,及时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

外贸企业通过应收帐款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重控制,基本上建立起了一张信用风险防范的安全网。事前控制可从源头上防止货款拖欠和坏帐的发生,是外贸企业防范信用风险的第一步;事中控制是保障事前制定的计划、制度得以落实的关键环节;事后控制既是对过去应收帐款管理工作的总结,也是改进后期应收帐款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三重控制,如果仍然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损失,那么,外贸企业一方面应检查各个控制环节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进行市场调整,避开高风险市场,开辟风险较低的新市场。目前,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受次贷危机影响比较严重,南美洲、亚洲、澳洲、非洲市场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比较小,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出口业务的战略调整来降低信用风险。

上一篇:浅议应付账款的常见问题与审计方法 下一篇:进口企业如何巧妙利用NDF获得额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