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由厌作文到乐作文

时间:2022-09-30 11:09:58

如何让小学生由厌作文到乐作文

摘 要: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学生在这个阶段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也有欠缺,写作文对他们而言就是“凑字数”。学生缺少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行文逻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于作文课的兴趣非常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在作文中注入生活的活力。

关键词:厌作文 作文教学 乐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41-02

语文教学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作文了。一提写作文,很多学生就怨声载道,大叫不愿写、不会写;而一提批阅作文,很多老师也是力不从心,深感费时、费力、费神!一个被迫写,一个被迫看,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反倒是,学生更不愿写,老师更不愿看,如此恶性循环,学生的作文水平何时才能提升?

学生对作文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大脑里储存的美词、美句、美文较少,写作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像U盘,里面一片空白,怎能向人展示出好的内容。另外,是学生的懒惰思想在作怪,写之前先怵头,写作文时又怕吃苦,怕动脑子。而对于老师来说,因为作文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无力。这其实也是学生不愿作文的原因之一。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作文,愿意动笔表达自己充沛的感情,这成了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经过无数次失败与挫折,终于有了一定收获,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阅读积累,摘录美文

作文难写,往往缘于学生阅读量少、积累少,不少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谈大道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肚子里没有存货。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词歌赋最能拨动人的情思,也最能让人心旷神怡;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开拓心灵的沃土;一些名著大作、满分作文,往往将最时尚的信息展示给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摘录。

(一)课下阅读积累,给肚子好货

要求学生每周必须阅读散文、诗歌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做好读书笔记。笔者会每周进行定期检查,起到监督的作用。每两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并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评出摘抄、积累最多的小组以及个人,公开给予奖励。

(二)课上积累、总结、掌握

上每节语文课之前,以轮流的方式让学生背诵两句古诗、一句名言和一个成语典故。要求展示古诗的作者、出处、诗意、诗句所蕴涵的哲理及感情;名言展示有关理想、读书、惜时、奋斗、成长、爱国的主题;成语典故的展示要求学生在课前把某一成语写到黑板上,并写出时间、地点、人物及该成语所蕴涵的哲思,然后在语文课上介绍成语典故的由来。这些当堂以齐背和抽查背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为了提高展示古诗、名言、成语典故的质量,笔者每月会让学生进行投票,选出三名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与奖励。

这样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在学习语文,都在积累知识。这样就为他们的作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巧妇才可有米下锅,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可口饭菜。

二、上好作文课,让学生感兴趣,愿意写

上好每节作文课对每位语文老师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作文课,不像课文那样有教案,有参考资料,还有课件及音像资料可以依循。作文课没有现成的套路,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从网上或书本中搜集的作文资料往往鱼龙混杂。如果只是照搬照抄,学生没有兴趣,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单调、乏味的空洞理论学生又不喜欢。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用心实践、寻找,努力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始终遵循题材分类的原则,努力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在心中先有基本模式,学会添加枝叶和血肉,具体做法如下:

(一)针对记叙文的写作

首先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这样才能使文章叙事完整,交代清楚故事情节。这样详写故事“经过”,就能使叙事生动形象,再适当巧用一些细节描写,就能让叙事更有情趣。这样学生作文的基本框架就有了,再添加枝叶就简单多了。

其次是巧设悬念,使叙事波澜起伏。作文的基本框架具备了,可以通过悬念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不同的悬念,作用也不同。比如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可以让文章眉目传神,吸引人读下去;在文章的情节发展中设置悬念可让文章波澜起伏;悬念如果最终揭开,更能使故事生动,如此收束全文可以起到余音绕梁的奇特效果。

最后要学会扮靓记叙文语言,让你的文章文采飞扬,亮丽多姿。适当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添文章的诗意美,可以增添文章的灵性美,可以增添文章的气势美,适当地引用古典诗词、名言警句可以增添文章的古典美,并很好地展示学生的文学功,而巧用成语、警句、歇后语等熟语可以提升文章的文化含量。这样文章的血肉、骨架都具备了,学生再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让作文课融入生活

小学生作文教学主要是训练记叙文,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注入真情实感。生活材料的积累,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讲只是第一阶段的任务,怎样将材料组织得合情合理,怎样才能写出感人的文字,就需要学生在整合素材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感情认识和心理体验。如果说,材料对于写作是一个人的骨架的话,那么感情就是一个人的血肉。只有将骨架和血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结构成一篇生动的、富有活力的文章。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一般都是停留在表面的“看”上,如果要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感情的角度加深,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感情爆发的瞬间,顺势将这种感情引入到写作中来。

小学生的感情都是异常丰富而纯洁的,与此同时,也免不了过于幼稚的毛病。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孩子发达的情感,并且要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对于生活中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在积累生活素材的过程中,同样也在积累对于问题的思考,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特点。

三、上好批改、鉴赏课

作文终于写完了,但不是就此完事大吉了。老师面对如此骨肉俱全的作文,自然乐于批改阅读,但如此好文怎可独享,因此上好批改、鉴赏课就变得至关重要。笔者每两周会上一节作文点评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既受到了很大的鼓励,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更学到了很多写好作文的方法,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积累、练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心中有了好词好句,写文章自然可以文思泉涌,信手拈来。这样将写作与阅读完美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从厌写到乐写。

参考文献:

[1]魏木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2).

[2]李燕.模仿写作法的探索性个案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0.

[3]项彩群.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的关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4).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泛化现象及对策 下一篇:引领学生创新阅读 架构未来精神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