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据链系统与无线数字通信系统

时间:2022-09-30 10:29:32

浅谈数据链系统与无线数字通信系统

摘 要:本文介绍了数据链系统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数据链与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区别与联系。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数据链和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不同的应用模式以及发挥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据链;无线通信系统

1 数据链系统的基本特征

1.1 信息格式化

数据链一般具有一套相对完备的消息标准,对包括指挥控制、侦察监视、平台协调、联合行动等静态和动态信息的参数规定进行描述。信息内容格式化是指固定长度或可变长度的信息编码,数据链网络成员对编码的语义具有相同的理解和解释,达到信息共享。

1.2 传输组网综合化

数据链主要采用无线传输信道,针对一些应用平台具有高机动性高灵活性的特点,综合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具备跳频、扩频、猝发等通信方式以及加密手段,使其具有抗干扰和保密功能。传输信息资源按照需求进行共享是数据链在组网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每个网络节点既能接收也能共享网络中其他成员节点发送出的信息,也能根据实时信息的缓急程度分配总的信息发送带宽和发送时间。

1.3 传输介质多样化

数据链一般可以采用多种传输介质和方式,能够适应各种应用平台的不同信息交换需求,既有点到点的单链路传输,也有点到多点和多点到多点的网络传输,而且网络结构和通信协议都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数据链可采用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有线信道,或者是组合信道传输信息以适应应用环境和应用需求的不同。

1.4 链路对象智能化

数据链链接具有较强的数字化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链接对象担负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等重要功能,它们之间通过数据链形成紧密的关系,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流转和处理从而较好完成任务。紧密链接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数据链的各个链接对象之间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关系;二是各个链接对象内部功能单元信息的综合。

1.5 信息交换实时化

数据链实时传输信息采用多种技术设计:一是设计始终把握传输可靠性稳定性要服从于实时性原则;二是采用相对固定的网络结构和快捷的信息传输路径,而不采用繁杂的路由选择方案;三是选用高效实用的交换协议,将有限的无线信道资源优先分配传输等级高的信息;四是综合考虑信道传输特性,进行整体优化设计信号波形、通信控制协议、组网方式和消息标准等环节。

2 数据链系统与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关系

数据链的重要技术基础包括无线数字通信技术,两者不是完全相等的。数据链一般要完成数据传送功能,同时还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信息。并且,数据链的组网方式与应用密切相关,根据情况变化应用系统可以适时地调整网络配置和模式与之匹配。无线数字通信的主要功能仅仅是按一定的要求将数据从发端送到收端的透明传输,通常只完成承载任务,不关心所传输数据表征的信息。

2.1 与应用需求的关联程度不同

数据链网络设计是根据特定的任务,决定每个具体终端可以访问的数据、传输的消息,什么数据被中继。数据链的网络设计方案是根据任务确定的,从预先规划的网络库中挑选一种设计配置,在初始化时加载到终端上。数据链的组网配置直接取决于当前面临的任务、参与单元和使用区域。数据链的实际应用直接受指挥控制关系、平台系统控制要求、信息提供方式等因素的制约,与应用的需要有着高度关联。而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配置和应用与这些因素的关联度相对较低,相对于应用需求关系不紧。

2.2 实际使用中的目的不同

数据链用于提高指挥控制、态势感知及平台协同能力,从而实现对平台的同步控制和提高平台应用的实时性。而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则是用于提高数据传输能力,达到实现传输数据的目的,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是数据链的主要技术基础之一。

2.3 信息传输要求不同

数据链传输的是应用单元所需要的实时信息,要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合、处理,提取出具有价值的信息;而无线数字通信一般是比较透明的传输,总体上是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对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作识别和处理。另外,无线通信系统一般不考虑用户的绝对时间基准与空间位置的关系,其相对时间同步解决传输的准确性问题。

2.4 具体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

数据链直接与指挥控制系统、传感器、平台链接,可以实现“机一机”方式交换信息,而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一般以“人一机一人”方式传送信息。无线数字通信终端通常为即插即用方式,在通信网络一次性配置好后一般不作变动。但是,数据链设备的使用针对性很强,在每次参加行动前都要根据当前的任务需求,进行比较复杂的数据链网络规划,必须使数据链网络结构和资源的规划与该次任务达到最佳匹配。

3 结束语

无线数字通信系统是解决各种用户和信息传输的普遍性问题,而数据链是有针对性地完成用户使用时的实时信息交换任务。无线数字通信系统涉及传输信道、传输规程和信息交换,但不关心信息内容等,可形象地比喻成商品流通中的集装箱运输环节。数据链要求严格得多,除了涉及这些内容以外,还涉及到信息格式、信息内容、链接对象和实时性等。

[参考文献]

[1]骆光明.数据链[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07.

上一篇:高山之巅的幸福学堂 下一篇:单片机与PC之间串口通信的软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