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生物课堂

时间:2022-09-30 09:55:25

课程改革中的生物课堂

摘 要: 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的革命,这充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生物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育观念 教学形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很大的改变,面临最大挑战的是教师。这充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此,如何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变传统观念

1.改变传统师生关系

要改变以往僵化地把学生与老师放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对立地位的传统观念,现代课堂教学新概念的“主体观”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因此,在对待教学过程的师生主体地位问题的认识上,我们既不能单纯强调“教师为中心”,又不能单纯地强调“学生为中心”,而是教师与学生互为教学主体。

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要改变以往单纯地把教学活动理解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活动的传统观念,现代课堂教学新概念的“活动观”发生转变。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强调教与学的统一在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中得以实现。教与学是相互依赖的。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往,教与学相互依存,互为基础,互为方向。教的目标就是学的目标,教的内容就是学的内容,教师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教与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及价值取向在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中得以实现。

要改变以往教学理论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传统观念,现代课堂教学新概念突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又是一种情感过程。教学过程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进行着各种情感交流活动,产生各种情感结果。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态度、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均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样也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每堂课教师都能充满激情地教、学生都能满怀情感地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满足、欢乐、兴奋,从而各自获得情感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同样得到统一。

二、营造课堂氛围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呢?

1.尊重、信任每个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教师应时刻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我们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应给予学生思考时间,切忌冷嘲热讽。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这样才可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2.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而且是经验,是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地位是平等的,因而也是民主的。新课程理念中的民主关系中,师生双方都作为平等的自由人而相遇与交往,在相互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为他们参与课堂交流提供必要帮助,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到学习的快乐,并积极参与学习,从而让教学体现其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3.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开发学生智能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知识不广,都不足以教好学生,“打铁必须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教师除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对相关知识广泛涉猎,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不断出现,就需要不断更新知识,补充营养,定期充电,保持自己的一桶水始终是满的。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不讲究教学艺术,不注意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每位教师都要不断总结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大胆改革创新,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增强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提高其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学习方式如下:

(1)向书本学习。学习与教育、教学、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书籍和好的文章,学习别人总结出来的先进经验等,充实和提高自己,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2)向同行、同事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长处,特别是老教师,教学时间长,经验丰富,年轻教师要多听他们的课,同行之间要多进行交流,加强教研活动,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3)在实践中学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进行总结,注意积累经验,因此要做有心人,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学会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技巧和教学水平。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1.合理使用教材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书本、教材、知识”为中心,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学生只是单一、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新型的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带学生走进教材,在合作、交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发展自我,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教学民主。

2.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应是单一的,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师生探讨交流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通常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集体讨论交流,个人自主探究,师生对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动一动。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进去,课堂才会变得生动起来。

3.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已成为过去时,它必将越来越多地被现代教学手段所取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83%来自于视觉,其余依次为听觉、嗅觉和触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教学内容以立体方式呈现,由文字到声音图像,由静态到动态,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为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从而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课堂虽然是教师进行日常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但对它的真正内涵却又很陌生。当然,新课程下的教学体系,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唯有认真学习和研究体现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理念,才能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曲铁华,周晓红主编.教师学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第1版.

[2]余自强.生物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6,7.

上一篇: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几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