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时间:2022-09-30 09:18:52

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摘 要: 中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决定性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阐述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四个重要构成部分入手,对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出方法和要求。

关键词: 中学生 阅读能力 构成 培养

阅读能力是顺利进行阅读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系统。中学生学业的差异大多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阅读能力是一项决定性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上是驾轻就熟还是举步维艰,因此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达到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扩展,对作品的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等阅读目的。

1.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

1.1认读感知能力

认读感知能力是学生对书面语言准确而快速的感知能力,具体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初步了解文字意义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以敏锐的语感能力为核心,要求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1视读广度。它是指阅读时视知觉范围的大小。视读广度越大则知觉单元越大,理解越完整,阅读能力越强。一般讲,默读直接经过视觉分析器将文字信息传给大脑,所以较之诵读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越高,越能快速有效地辨识字词篇章表达的概念、意旨,认读速度越快。

1.1.2感知的精确性。它是指中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正确辨认输入感觉器官的言语符号及其之间的组合关系,并准确地将这些符号化为语义加以吸收。中学生阅读时要善于认知语言符号的意义,准确把握语境特征,填补语意空白,准确辨识语体风格,这就是感知准确度高。

1.1.3感知的选择性。它是指感知文字符号时,学生总是随着自己的思路,依据先前的信息预测后继的信息,并从冗长的文字符号中选择最精练、最需要的语言讯号重组意义,不断证实和修正自己的预测结果。

1.2理解和分析能力

中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经历由语言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理解,再进一步由整体到部分、由内部到外部、由内容到文章表现形式、由思想到语言的理解。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循环的心理活动过程,才全面地完成了对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过程,才能真正认识文章表达的思想意义。

1.3想象和创造能力

中学生阅读时,除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外,只有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头脑中再造文章描述的人物、场景、情节、思想感情等,并把它们与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触发,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想象力架起了抽象与具体、概念与实体之间的桥梁。

1.4评价和鉴赏能力

阅读评价和鉴赏能力是建立在对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基础之上的,这种能力既以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又是知识和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具体表现;它既要对现有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更要通过新旧体验的联系,同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对照;它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标准,并且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升标准的层次,从而不断提高评价鉴赏水平。

2.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科学的阶梯性。遵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科学、合理的阶梯式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从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到着重培养初步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到最后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能力,做到有章可循。

2.1自读与教读相结合

自读与教读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自读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

2.2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通常运用朗读、默读、速读、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2.1因文体而异,因人不同。每个学生应最少掌握一种好的阅读方法,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先激其兴趣,待进入阅读天地中,再循序渐进地指导;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这些读物的内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

2.2.2读思结合。培养学生读思结合,一是注意发散思维,由此及彼;二是比较阅读,内容相近而体裁不同的作品,或者体裁一样而内容不同的作品比较,以及同一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比较。这些有意义的比较能促使学生研究作品的价值,思考作品的意义,从而更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2.2.3读书动笔墨。圈点、批注、摘抄是中学生阅读常用之法。建立各种摘抄本,长期积累,必有收益。向学生讲述名人读书法,使其明确圈点批注有益于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累阅读中的精华,制卡片、建资料为读书人必备之法,读书除眼到、心到、口到外,还必须手到。

2.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根据对阅读能力的分析,注重阅读的外化行为活动对内化活动的促进作用。

3.结语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阅读在学习过程中何等重要,而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极其重要。阅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知识的理解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必须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他们形成最佳学习心境,以便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来晓航.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2).

上一篇:激发学生兴趣,巧用解题技巧 下一篇:“通感”在诗歌鉴赏中的运用